浊浪东排万里天,平分吴越海云前。
凭谁为乞支机石,坐拥浮槎到日边。

渡钱塘七首(其七)

浊浪东排万里天,平分吴越海云前。凭谁为乞支机石,坐拥浮槎到日边。

译文:

在浩瀚的水天之间,波涛汹涌,仿佛是东边的天际线一般,将天空与大海融为一体。那无边的江水,仿佛分割了吴越两地,让它们分别位于天地之间。

赏析:

《渡钱塘》是宋代诗人苏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通过描绘钱塘江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第一句“浊浪东排万里天,平分吴越海云前。”以生动的比喻描绘出钱塘江的浩渺与壮丽。”浊浪”指的是江水中的泥沙等杂物形成的浑浊水流,而”东排”则形象地表现了江水的流动方向。”万里天”和”海云前”则是形容钱塘江的宽广无垠,以及它如同天地之间的连接者一般的存在。此句不仅描绘了景色,也暗含了时间的流逝,让人联想到历史的长河与大自然的永恒。

第二句“凭谁为乞支机石,坐拥浮槎到日边。”则转向了对历史传说的描写和想象的延伸。”支机石”通常是指神话中的神石,能够使人实现心愿。诗人通过这个典故表达了一种超脱现实的想象,即通过想象中的神奇力量来达到自己的愿望。”浮槎”则是源自古代传说的木筏或船,据说它能穿越天河,直达目的地。此句展现了诗人对于未来、对于梦想的无限向往,也表达了一种超越现实束缚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钱塘江的自然景观的描述,以及对神话传说的艺术化处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和对自由理想的追求。这种艺术手法既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又富含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思考和探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