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潭百顷和沧浪,坦腹遽庐万事忘。
睡起秋山扪虱坐,不知斜照堕胡床。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寄亭四绝》。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自然画面。诗人以风潭为背景,描述了自己在亭中的生活状态;通过与儿子的互动,展现了父子之间的情感联系;最后一句则是诗人在自然美景中感受到的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 风潭百顷和沧浪,坦腹遽庐万事忘。
-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站在风潭边上,眺望着广阔的湖面。这里的“风潭”指的是湖水,而“百顷”则形容湖水面积之广,如同百顷的田野一样。
- “和沧浪”,意味着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感到自己的生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
- “坦腹遽庐”,则是指诗人放下身段,与世无争,选择在简陋的环境中度过一生。这里的“遽庐”可以理解为简易的小屋,也暗示了诗人追求简朴生活的心境。
- “万事忘”,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忘却世间纷扰的心态。
- 睡起秋山扪虱坐,不知斜照堕胡床。
-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早晨醒来后的情景。诗人被秋天的景色所吸引,于是起床走到院子里去。这里用“秋山”来形容周围的环境,给人一种宁静、深远的感觉。
- “扪虱坐”,指的是诗人悠闲地坐在院子里,用手摸虱子,享受片刻的宁静。
- “不知斜照堕胡床”,则是指在斜阳的照射下,诗人仿佛忘记了身边的一切,沉浸在这份美好的时光中。这里的“胡床”是一种古代的坐具,象征着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同时,诗人通过与子女的交流,展现了亲情的重要性和家庭的温暖。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