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匡床枕半敧,山堂寒雨涨秋池。
夜阑松子前阶落,吟得襄阳五字诗。
【题 诗】
独坐在匡床枕半敧,山堂寒雨涨秋池。夜阑松子前阶落,吟得襄阳五字诗。
【注释】
- 匡床:古代的一种高足低床,用木材制成,上面可以坐卧。
- 半敧:倾斜一半的样子。
- 山堂:指隐居在山中的书房。
- 秋池:秋天的水塘或者池塘。
- 松子:这里指松树的果实。
- 襄阳:即襄阳县,位于湖北省襄阳市,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政治家、书法家和文学家。
- 五字诗:一种诗歌体裁,每句诗五个字,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和谐,韵律严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诗人独自坐在书房内,被寒雨笼罩的夜晚,听着窗外松子的落下,吟咏出一首关于襄阳的五字诗的情景。全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对诗句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襄阳文化历史的崇敬之情。
首句“独坐匡床枕半敧”,描绘了诗人独自坐在高足低床之上,枕头斜倚着一半的场景。这里的“匡床”是指古代的高足低床,是一种古代的家具,而“半敧”则表示枕头倾斜了一半,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独自坐着的孤寂和静谧的氛围。
次句“山堂寒雨涨秋池”,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窗外,描绘了窗外山堂中的寒雨和池塘的景象。这里的“山堂”指的是山中的书房,而“寒雨涨秋池”则形容了寒雨降临时池塘水位上涨的情景,进一步营造出诗人独自坐在室内的孤独感。
第三句“夜阑松子前阶落”,则是诗人在夜晚时分听到松子落下的声音,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这里的“夜阑”表示深夜已经来临,而“松子前阶落”则形象地描绘了松子落在台阶上的情景,让人联想到生命的短暂和美好瞬间的消逝。
最后一句“吟得襄阳五字诗”,则是诗人在听到松子落下的声音后,吟咏出的关于襄阳的五字诗。这里的“襄阳”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名,也是著名的诗人和文化名城。通过吟咏这首五字诗,诗人表达了对襄阳文化历史的崇敬和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成功地表达了诗人孤独、静谧、感慨的情感。同时,通过对襄阳的描写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独特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