缥缈湘裾曳地,翩褼洛袜凌波。
院院红绡国色,莫将磨勒来过。

缥缈湘裾曳地,翩褼洛袜凌波。
院院红绡国色,莫将磨勒来过。

赏析:

  • 这首诗以“飘缈”和“翩褼”开头,形象地描绘了湘裾(古代妇女的衣裙)与洛袜(古代妇女的足鞋)随风飘动、轻盈前行的情景。这两句不仅展示了服饰的华丽,更通过动态的描绘,传达了人物行走时轻盈飘逸的气质。
  • “院院红绡国色”,这里用“院院”二字强调了服饰的层次感和丰富性,而“红绡”则是对衣物质地的细腻描述。同时,“国色”则直接点明了人物的美丽与独特,如同国中无二的美艳。
  • 最后两句“莫将磨勒来过”,则以一种反问的方式,提出了一个关于美的追求与欣赏的问题。这里的“磨勒”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装饰品或者器物,诗人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这种美好事物不应被轻易超越或忽视的观点,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美的独到理解和追求。
  • 整首诗通过对服饰的描述和对美的探讨,展现了一个既华丽又含蓄的贵族生活画面,反映了作者对于古代贵族生活方式的观察和感悟。

注释:

  • 缥缈 (piǎo miǎo):形容轻快飘逸的样子。
  • 湘裾 (xiāng jū):古代妇女的一种长衣。
  • 翩褼 (piān niè):形容走路时身姿优美,动作轻盈。
  • 洛袜 (luò wà):指古代妇女的短袜。
  • 红绡 (hóng shāo):一种丝织品,质地柔软光滑。
  • 国色 (guó shí):国家特有的美貌。
  • 莫将 (mò gāng):不要……的意思。
  • 磨勒 (mó lè):一种古代的装饰品,这里可能指的是一种精美的玉石或金属制品。

译文:
那飘逸的湘裙拖地而行,轻盈的洛袜在水面上滑行。每一处都穿着华丽的衣裳,每个女子都犹如国中无双的佳丽。千万不要让任何事物超过了她们的美丽。

赏析:

  • 胡应麟在此诗中使用了大量生动的形容词和动词,如“飘渺”、“翩跹”,以及“婀娜多姿”、“轻歌曼舞”,这些词汇都极大地增强了诗句的动感和视觉冲击力,使得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那种轻盈飘渺、优雅动人的氛围。
  • 此诗不仅是对美丽女性的赞美,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反思。通过描写女性的美丽与高贵,诗人可能也在表达对传统价值观的一种挑战,即不应过分拘泥于形式和外表,而应更加注重内在品质的培养和提升。
  • 胡应麟的这种创作手法不仅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他的诗歌语言精炼而富有表现力,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注释:

  • 胡应麟 (1551—1602):明代文学家,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石羊生等。万历年间举人,但屡试不第。曾筑室于山中,广泛读书并撰写著作,其作品包括《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等,是明代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与诗人。
  • 明(朝代):明朝时期的称呼。
  • 富贵曲十二首(其三):胡应麟创作的一首诗,属于《富贵曲》系列中的第三首。
  • 素颈(suǒ jǐng):指白皙而柔嫩的颈部肌肤。
  • 静婉:形容女子举止端庄、温柔娴雅。
  • 娇娆: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充满魅力。
  • 绮阁(qǐ gé):华丽的阁楼,常用来形容富丽堂皇的建筑。
  • 珠帘半卷:指半拉起的珠帘,增添了一丝神秘感。
  • 画堂银烛高烧:形容室内华美的装饰和照明设施,营造出一种奢华的氛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