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边头朔气残,贺兰山北望长安。
殷勤去雁传消息,欲寄征衣趁早寒。
注释:九月边关的早晨,寒气未散,残阳如血。我站在贺兰山北望长安。
不断飞来传书报信,我要赶在天气变寒之前寄出征衣。
九月边头朔气残,贺兰山北望长安。
殷勤去雁传消息,欲寄征衣趁早寒。
注释:九月边关的早晨,寒气未散,残阳如血。我站在贺兰山北望长安。
不断飞来传书报信,我要赶在天气变寒之前寄出征衣。
诗句:自失华阳社,长怀渭水滨。 译文:自己失去了华阳社的职位,长久地怀念着渭水之滨。 注释:华阳社:古代的一个官署,这里指代官职。渭水滨:渭水边,泛指陕西一带。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失去华阳社职位的遗憾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渭水是中国古代一条重要的河流,诗人借此表达对家乡的眷恋,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仕途变迁的感慨。 诗句:传闻秦博士,犹借汉词臣。 译文:听闻秦国的博士
诗句释义 1 闻道三秦使,烟花夹道看:这句表明诗人听说来自三秦的使者正在经过,而沿途的景色被描绘成如同烟花般绚烂。 2. 天高扪太华:描述诗人仰望天空,感觉天空非常高远,好像能触摸到太华山一样。 3. 日近倚长安:这里指的是太阳接近地平线,诗人站在长安城下,仿佛可以依靠长安这座城池来休息。 4. 散吏趋经幄:描述了一群官员急匆匆地走向朝廷中处理政务的地方。 5. 诸生侍讲坛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闻道安仁鬓,秋风半欲华。 - “闻道”表示听说或得知,这里可能是从某人那里听到的消息。 - “安仁”指的是东晋时期的谢安,他以风度翩翩和才华出众而闻名。 - “鬓”通常是指人的两鬓,此处特指谢安的发丝。 - “秋风半欲华”描述了秋风吹拂之下,谢安的白发几乎快要变白,形象地描绘了岁月的流逝和对谢安的尊敬。 2. 青囊犹隐市,白帢屡移家。 -
诗句释义: 1. 曳杖辞三岛 - “曳杖”意为拖着杖步行,表示缓慢而从容的态度。“三岛”指的是中国神话中的三个小岛,这里可能暗指隐居的地方。 2. 投簪傍五湖 - “投簪”是古代官员辞去官职后的一种仪式,即把簪子扔入帽子中。"五湖"是中国的五个大湖,这里用来表示隐退的地点。 3. 九丘穷倚相 - “九丘”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九州,每个州都代表不同的地理和文化特色。“倚相”在这里可能是一个典故或象征
过吴门不及访弇州王公寄怀十首其五胡应麟,明代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胡应麟是明末的文学家,以文学才华著称,其诗作多表达了对时代变革和个体命运的思考。 虎观才俱屈,鸡林望转高。这句话描绘了胡应麟在观察事物时,既有锐利的洞察能力(“虎观才俱屈”)也体现了他对更高远目标的追求(“鸡林望转高”)。虎观比喻敏锐的目光,能发现隐藏的问题;鸡林则象征着更高的理想或目标
【注释】 渺邈违芝宇:指离开吴地。芝宇,美称王公宅第。 风流忆草堂:指怀念在家乡时的居所。 蓝田聊卜筑:蓝田山是著名的产玉之地。聊,姑且;卜筑,筑室定居。 绿野暂浮觞:浮觞,泛舟饮酒。绿野,泛指郊野。 长庚:即太白金星,古人认为它的颜色与日相对,故以避之。 天回大酉藏:大酉,神话中的神山名,相传为西王母所居。 翘首:抬头仰望,形容盼望的心情。 葭菼倍苍苍:葭,芦苇;菼,一种草名,初生时色青
寄汪献于 自返金陵客,何方定卜居。 七哀应著咏,孤愤早成书。 卧榻芙蓉在,衡门薜荔馀。 碧云怀望久,一怅剡溪鱼。 注释: 1. 自返金陵客:指诗人自己返回了金陵(现在的南京)。 2. 何方定卜居:问自己应该在哪里定居。 3. 七哀应著咏:七哀诗应该被吟咏。 4. 孤愤早成书: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愤怒,希望能够通过写作来抒发这些情感。 5. 卧榻芙蓉在:诗人躺在床上时看到窗外芙蓉盛开。 6.
【注释】 “过吴门”三句:指作者在吴中,因未能到访王公。王弇州,即王世贞,字元美,号弇州。王公,指王世贞。弇州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千秋”句:王粲,汉末著名作家,曾为曹操幕下的军谋参谋,后归附刘备,任侍中祭酒。子长,司马迁的字,他曾任太史令,所以后人尊称他为太史公。这里以王粲、司马迁自比。 “日远”句:龙楼,指皇帝所居之宫殿。兔苑,指汉代皇家园林。这两句说,自己远离京城,就像王粲一样
日月回真想,乾坤入梦游。 晓风吴苑屐,寒雨石湖舟。 匣底双龙卧,毫端万象愁。 亦知三径好,咫尺负羊求。 接下来将分析这首诗: 1. 诗句释义: - “日月回真想,乾坤入梦游。”:表达了诗人对天地间无限广阔和神秘力量的向往与探索。 - “晓风吴苑屐,寒雨石湖舟。”:描绘了清晨在吴地(今江苏苏州)散步时的情景,以及雨中泛舟石湖的感受。 - “匣底双龙卧,毫端万象愁。”:比喻书法创作中的心境
【注解】: 1. 过吴门不及访弇州王公寄怀十首其一:指诗人在路过吴门时未能去拜访弇州王公。 2. 谕蜀传司马:指司马相如曾为汉成帝出使蜀地,并在那里担任了“中郎将”一职。 3. 还吴忆士龙:指张翰曾在吴郡任职,后来因为思念家乡,便辞官返回故乡。 4. 万峰吟薜荔:比喻山势高峻,连绵不断;薛荔是一种藤蔓植物,常被用来比喻高山。 5. 一径把芙蓉:形容小路曲折蜿蜒,像一朵荷花一样
从军行五首 大漠秋风铁衣凉,长城明月照征旗。 捷报飞至明光殿,夜前一战获郅支。 注释与赏析: 1. 诗句解读: - “大漠秋风吹铁衣,长城明月满征旗”:这两句描绘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环境及其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在辽阔的大漠中,秋风凛冽,战士们身着铠甲,不畏严寒;而长城上,明亮的月光下,一面面征旗迎风招展。 - “捷书飞奏明光殿”:捷报迅速传至朝廷,意味着战事已取得显著进展。 - “乍夜前军获郅支”
横江词二首 扬子江头风色狂,白波如山五丈强。 自是吴姬惯迎客,来来去去木兰航。 诗句释义: - “扬子江头风色狂,白波如山五丈强”:描述了扬子江头狂风巨浪的景象,白浪如山,高达五丈。这里的“狂”和“强”都是形容词,分别形容风力大、海浪高。 - “自是吴姬惯迎客,来来去去木兰航”:表明吴地的女子擅长接待远客,她们乘坐木兰舟来回穿梭于扬子江上。这里的“迎客”和“木兰航”都是描述当地的风俗习惯。
横江词二首 结束腰肢赛水神,沙棠舟楫往来频。 江风日暮连天起,愁杀西陵破浪人。 注释: 1. 横江词:这是李白的作品,共两首,分别表达了作者在横江边的感受和对仕途的担忧。 2. 结束腰肢:形容女子婀娜多姿,如同水神一般美丽动人。 3. 赛水神:比喻女子的美丽如同江河流水般清澈透明,令人难以忘怀。 4. 沙棠舟楫:沙棠木制成的船只,象征着奢华与舒适。 5. 往来频:形容船只频繁地往来于江上。
【注释】 寥天:辽阔的天空。霜色:天空中的霜。凄凄:凄凉。无定河:即今内蒙古的西拉木伦河。 去路:前进的道路。黄云:指沙漠上飞扬的沙尘。 辽西:指辽西走廊。这里泛指北方边地。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征夫从军行,由北向南的行程。首二句写日暮时分,在辽阔的北方天空中,霜气弥漫,天色已晚,一轮落日在无定河边渐次沉下。三、四句承前启后,诗人正想询问去往轮台(古郡名)的路如何走时
《从军行五首》之赏析 在王昌龄的笔下,《从军行五首》以其苍凉壮阔的景象和深沉悲壮的情感,勾勒出一幅幅边疆将士的英勇形象。这首诗中,“吹笛关山月半痕,梅花无数落辕门”描绘了战士们出征时的壮观场景,而“不知何处旄头现,一夜渔阳万骑屯”则透露出战事紧迫和紧张气氛。 王昌龄通过这些生动的画面,不仅表达了对战士的深深敬意,也反映了战争带来的苦难。诗中的“红旗半卷出辕门”和“不知何处旄头现”
【注释】 从:跟随。 辽(liáo):辽河,泛指北方的边塞地区。 笑提金勒(lei)扫氛嚣(xiāo):意思是说白马将军善于驾驭战马,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扫荡敌军,平息战乱。 五千:指五千名勇士。 款:同“恳”,诚恳。 名王:有名望的君主。 汉朝:这里指东汉王朝。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写汉代开国皇帝刘邦,赞扬了汉高祖刘邦统一中国、开创基业的伟大功绩,也歌颂了汉军将士英勇善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