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本无象,有象在田畴。
禾黍闻皆熟,鸡豚散不收。
池塘梧叶雨,篱落豆花秋。
乐岁人欢聚,熙然不外求。

【注释】

太平:社会安定。象:象征。有:存在。田畴:田野。黍稷(shǔjì):泛指谷物。闻:听说,这里指听到。鸡豚(zhūtún):家禽家畜。散收:散卖,出卖。池塘:池沼水塘。梧叶:梧桐的叶片。篱落:篱笆。豆花:豆类植物的花。篱落豆花秋:即“篱落豆花香”,指秋末篱笆间豆花飘香。熙然:和乐的样子。不外求:不求外在的东西。

【赏析】

《有秋二首》,这是一首描写农村秋景的诗。诗人通过对丰收之年农村生活的描绘,表现了农民对太平盛世生活的向往。全诗写意,意境清丽,语言浅白,富有民歌风味,是一首反映民生疾苦的诗篇。

首句“太平本无象”,直说太平世道没有什么值得称颂的政绩或形象。“有象”是说有政绩,“在田畴”是说政绩表现在田野上,也就是劳动的场所;“象”在这里是比喻的意思,用庄稼长得旺盛来比喻政绩显著。

次句“有象在田畴”,“有象”与上句呼应,都是指政绩。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政绩既然明显地表现在田野上,人们就看得见、摸得着了。

第三句“禾黍闻皆熟”。“禾黍”泛指庄稼,“皆熟”说明庄稼长得很好。这句的意思是说,到处都能听到庄稼成熟的信息。“闻”字既写出了“禾黍皆熟”的声响,又写出了“禾黍”生长茂盛的景象。

第四句“鸡豚散不收”。“散不收”意思是说没有卖掉的家禽家畜很多。“鸡豚”是家禽家畜的意思。这句的意思是说,虽然家禽家畜多,但是没有人去收购。“散不收”表明了百姓生活的困苦。“散”字既写出了“鸡豚散不收”的现象,又写出了人们生活贫困的状况。

第五句“池塘梧叶雨,篱落豆花香”。这句的意思是说,秋雨洒在池塘边的树上,篱笆旁的豆花散发出阵阵清香。这里的“池塘”、“梧”、“篱”、“落”都是名词,但它们却连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秋日田园风光图:雨打梧桐,飘洒一地落叶;篱边豆花盛开,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香气。“雨”字既写出了“池塘”被秋雨洒过的情景,又写出了秋雨绵绵的特点;“梧叶”既是名词,也是动词,它写出了秋雨打在梧桐树上,梧桐树摇动着梧桐叶的情景;“篱落豆花香”既写出了秋天里篱笆边豆花开得正盛的情况,也写出了秋天里豆花香扑鼻的情趣。

最后一句“乐岁人欢聚,熙然不外求。”这句的意思是说,在丰收之年,人们欢欢喜喜地聚在一起庆祝丰收,而他们并不追求什么外在的东西。“乐岁人欢聚”意思是说人们欢欢喜喜地聚集在一起庆祝丰收;“熙然不外求”意思是说他们聚集在一起并不追求什么外在的东西,只是快乐而满足地庆祝丰收。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们在和平安宁的时代里,过着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生活,他们并不羡慕外界的东西,而是以自己能够生活在太平盛世为最大的幸福。

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年间,当时天下已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因此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他对太平盛世的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清新明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