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随处作颐庵,容膝何妨小似龛。
终日掩关人迹少,绝无雄辩与高谈。
注释:我年老之后,随意在各处建造了小小的“颐庵”,容膝之地又何妨小得像小龛。整天关着门,很少有外人来往,更不会有雄辩高谈。
赏析:诗人晚年退居家乡后,便在自家的庭院里搭建了一个小小的“颐庵”。颐,是人脸上的皱纹,比喻人的衰老,所以颐字在这里有双重意义:一方面指颐养天年,另一方面指老人的脸。庵,是和尚尼姑住的地方。诗人说“随处作庵”,说明他晚年的住处并不固定,随时都可能改变,这就体现了他随遇而安、随缘任运的人生态度。
“容膝何妨小似龛”中的小龛,指佛像供奉的小洞或小屋,这里用来形容自己的住所虽小却足以容膝,也即自得其乐。诗人说“容膝何妨小似龛”,既表明自己居住环境简陋,又表现了他不以为意的心态。
颔联写诗人闭门不出,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终日掩关”,意思是整日关门闭户,不接待宾客;“人迹少”,意思是很少有人来访,门前冷落,冷清寂寞。“绝无雄辩与高谈”,意谓自己没有高谈阔论的能力与兴致,只能与世俗绝缘,保持一份内心的宁静。
此诗语言平淡自然、朴素无华、含蓄隽永、意境悠远,充分体现了诗人恬淡闲适、悠然自得的情怀。同时,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隐居生活和心境来抒发对名利看破、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