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一望许,连簇水云村。
岿然双奇峰,云是桐璞墩。
璞乃玉由藉,桐以琴故栽。
山辉知玉生,桐茂本滋培。
筑墩种桐玉,陈均寓深趣。
匪为纵游衍,知德斯能喻。
比德以玉润,养心如种桐。
温密似仁智,衰茂系勤慵。
积养已有馀,玉见桐复茂。
当入大匠手,将来谒君后。
南州文墨儿,祁祁会如云。
高调凌霄汉,眼界空昆仑。
簌列烝民蒲,殽陈行苇臄。
醵聚泻素怀,宛若天上客。
倚剑发浩歌,为谢桐璞墩。
伐桐作琴瑟,玉烟辉乾坤。
我忝读父书,视君为执友。
鸣珂金马门,他日同携手。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的一首题画诗。此诗写景抒情,借景抒怀,以景结情,意境深远,语言清新自然。
璞墩,指桐柏山,位于河南南阳市西二十里,为汉光武刘秀发迹之地。此山有双峰对峙,形似玉璞之墩,因而得名。据传,刘秀曾于山中筑墩种桐,并作《登鲁阳城楼歌》。
首联“城东一望许,连簇水云村”,写诗人站在城东遥望远处,只见连绵不断的村落如水雾缭绕般环绕在山脚下,景色宁静祥和。
颔联“岿然双奇峰,云是桐璞墩”紧承上文,描绘出眼前突兀的两座山峰如同两把巨大的宝剑,而它们正是传说中的桐柏山。这里的“云”字既指云雾,也暗指诗人的思绪如云般飘渺不定。
颈联“璞乃玉由藉,桐以琴故栽。”则是说这两块石头就像玉石一样珍贵,而桐柏山之所以得名,是因为桐树被人们用来制作琴瑟。这两句巧妙地将山石与桐树联系起来,既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又表达了他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
尾联“积养已有馀,玉见桐复茂”寓意深刻,诗人以玉比人,以桐比心,表示自己已经积累了足够的修养,就像那玉一样纯净无暇;而桐树则象征着自己的品德高尚、心灵纯洁。最后一句“当入大匠手,将来谒君后”更是表明了诗人的志向远大,他渴望有一天能够成为像古代大师一样的人物,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全诗通过对桐柏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桐柏山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此外,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为诗歌增添了丰富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