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野秋光净,广川落日虚。
红留枫树晚,黄见菊花初。
时序悲舟楫,江湖无谏书。
南山归卧处,还喜有茅庐。

《秋兴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在766年(大历元年)秋天,被贬为夔州别驾时的组诗,共两首。下面将逐句对这两首诗进行详细解读:

  • 平野秋光净,广川落日虚
  • 平野秋光净:描述了一片广阔的平原在秋天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和明亮。这里的“平野”指的是广阔的田野,而“秋光”则是指秋天的阳光。诗人通过“净”字,传达出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仿佛整个田野都被秋光洗涤过一样。
  • 广川落日虚:描绘了夕阳西下的壮阔景象,广川即宽阔的河流,落日则指太阳即将落下的时刻。这里的“虚”字,形容了落日的余晖洒满了整个河面,给人一种空旷、辽远的感觉。
  • 红留枫树晚,黄见菊花初
  • 红留枫树晚:这句描写了傍晚时分,枫叶染上了红色,给秋天增添了一抹色彩。这里的“红”不仅指枫叶本身的颜色,也象征着热烈与激情。
  • 黄见菊花初:这里描绘了秋季菊花刚刚开放的情景,黄色的菊花点缀在秋天的田野里,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 时序悲舟楫,江湖无谏书
  • 时序悲舟楫: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在古代,人们常常乘坐船只出行,而在船上度过的时光往往伴随着无尽的思念和忧愁。这里的“舟楫”既指船只,也暗示了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 江湖无谏书:这里可能是用典或比喻,意指在江湖中没有可以倾诉心声的人或事。这里的“江湖”泛指社会和世界,而“谏书”则是指规劝或建议的文字。诗人感叹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自己似乎无法找到可以倾诉的对象。
  • 南山归卧处,还喜有茅庐
  • 南山归卧处:这里的“南山”可能是指诗人曾经居住的地方,也可能是他心中向往的隐逸之所。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南山常常被视为神仙居所的象征,诗人在这里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安宁角落。
  • 还喜有茅庐:诗人在南山找到了自己的栖身之所,这让他感到无比的喜悦。这里的“茅庐”指的是简陋却充满温馨的小房子,它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通过对《秋兴二首》的逐句解释和赏析,可以看到杜甫如何在诗歌中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对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理想的追求。他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情感真挚而深沉,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独特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