荫屋交虚翠,当窗送夕凉。
清声时到耳,浓露湿沾裳。
老干排篱出,新梢落粉香。
再歌淇澳什,不拟晋人狂。
注释:
竹荫蔽屋交相映衬着翠绿的颜色,当窗户送来夕凉。
清脆的声音时常传到我的耳边,浓重露珠湿透衣裳。
老枝伸展出篱笆外,新枝上落满粉红的花朵。
再唱《淇澳》这首诗,不想像晋人那样狂放不羁。 赏析:
这是一首咏赞竹子的五言诗。诗人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竹林图景,表达了自己对竹子的喜爱之情。
首句“竹荫蔽屋交虚翠”,写竹影婆娑,竹叶青翠欲滴,竹荫遮蔽了房屋,使得室内明亮而幽静。这里的“虚翠”指的是竹叶的颜色,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第二句“当窗送夕凉”,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微风拂过竹梢,带来一丝凉意的景象。这里的“夕凉”指的是夜晚的凉爽,暗示了夏天已经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的季节特点。
第三句“清声时到耳”,写诗人在欣赏竹子的美景时,听到清脆悦耳的声音,让人感到心旷神怡。这里的“清声”指的是竹叶摩擦产生的声音,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第四句“浓露湿沾裳”,描绘了早晨醒来时,看到露珠沾湿了自己的衣裳。这里的“浓露”指的是露水浓重的样子,给人一种清爽宜人的感觉。
第五句“老干排篱出”,写竹子的根部伸向篱笆外,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这里的“老干”指的是竹子的老根,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
第六句“新梢落粉香”,描绘了新长出的嫩芽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白霜,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这里的“新梢”指的是新生的枝条,代表着生命的希望与活力。
最后一句“再歌淇澳什,不拟晋人狂”,写诗人想要再次吟唱《淇澳》这首诗,但又不想像晋人那样狂放不羁。这里的“再歌”指的是再次吟唱,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与执着;而“晋人”则是指晋朝的一些文人,他们追求个性自由,不受世俗束缚。诗人在这里借指晋人,表示自己虽然喜爱诗歌,但并不追求过于放纵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