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载虚叨作养恩,拜官仍许列儒绅。
受知何以酬诸老,许国惟应致此身。
紫禁天回鸾诰湿,御炉烟泛鹄袍新。
不将荣盛夸遭际,有待迂忠得上陈。

【注释】

  1. 授职后感怀三首:这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平定之后,被授予官职,并开始参与朝政。他对此表示感激,写下了这三首诗。
  2. 授职:指任命官职。
  3. 三载:三年。虚叨:空有其名,没有实质的功劳。作养恩:指皇帝对臣子的恩宠。
  4. 拜官:接受官职。仍许列儒绅:仍然可以列入儒士、士绅之中。
  5. 受知:受到赏识或知遇。以:用,拿。酬诸老:报答诸位老人的知遇之恩。
  6. 许国:为国家效力。惟应:只应该。致此身:使自己献身于国家。
  7. 紫禁:皇宫。天回:天子回宫。鸾诰:帝王的诏书。湿:湿润。
  8. 御炉烟泛鹄袍新:皇帝御用的香料烟雾缭绕,新的官服也散发出淡淡的香气。
  9. 不将荣盛夸遭际:不要炫耀自己的荣耀和际遇。
  10. 有待迂忠得上陈:等待自己忠诚的品质显现出来。
    【赏析】
    这是一组感慨之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心和报效之情。
    第一句“三载虚叨作养恩”,诗人感叹自己在朝廷任职的时间不长,但已经得到皇帝的厚待和恩泽。这体现了诗人谦虚的一面,同时也表明他对朝廷的感激之情。
    第二句“拜官仍许列儒绅”,诗人表示即使担任官职,依然可以列入儒士、士绅之中,这反映了诗人对自己身份地位的自信和自豪。同时,这也显示了诗人对朝廷的认可和尊重。
    第三句“受知何以酬诸老”,诗人思考如何报答那些知遇自己的人。这体现了诗人对恩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
    第四句“许国惟应致此身”,诗人认为只有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国家,才能报答朝廷的恩德。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
    第五、六句“紫禁天回鸾诰湿,御炉烟泛鹄袍新”,诗人描绘了皇帝回到京城的情景,以及皇帝御用的香料烟雾缭绕,新的官服也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这些细节描写展现了皇权的威严和皇帝的尊贵。
    最后一句“不将荣盛夸遭际,有待迂忠得上陈”,诗人表示不需要炫耀自己的荣耀和际遇,而是要等待自己忠诚的品质显现出来,为国家献上自己的力量。这体现了诗人的谦逊和坚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