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耳西风不住吹,客中又见早秋时。
懒慵未上匡衡疏,摇落先添宋玉悲。
乡国思牵人病瘦,江湖云冷雁书迟。
小楼日日支颐坐,怅望高天有所思。
【注释】1.匡衡:西汉文学家,官至丞相,他向汉元帝推荐贡禹为谏大夫,被元帝采纳。匡衡在荐举人才时,要求皇帝亲自写荐书,以示慎重,后来称为“匡衡疏”。2.宋玉悲:宋玉是战国时期著名的辞赋家、音乐家,楚怀王时任大司马,曾因见江上风景之美,写下《招魂》一赋。3.支颐:指用手托住腮帮子。坐:坐卧不安。4.怅望:怅然失望的样子。
译文:
满耳朵是西风不停地吹,客中又看到早秋的景象。
懒散慵懒没有上匡衡的疏奏,先感到萧瑟的秋意和悲哀。
思念家乡使人心绪牵缠,像病得瘦了一样;江湖上的云冷了,雁儿也迟迟不飞,书信也来得很慢。
天天小楼上我坐着,愁闷得无法排遣,望着天空发呆,心里有所思念。
赏析:
此诗作于乾道三年(1167)作者任秘书郎时。诗人以“西风”起句,点明节序,并暗示出一种凄清的意境。“客中”二字,透露出诗人身处异乡的寂寞情怀。“早秋”二字,则写出了诗人的所见所感。“懒慵未上匡衡疏”二句,是说诗人因为懒得去上匡衡那样专门写荐贤文表的疏,所以对这秋风落叶、草木摇落、雁行迟回的景象更觉心有戚戚焉。
三、四两句,进一步渲染了一种羁旅之愁、乡国之思。前一句说“未上”,是说他不想去做那种应景的文字,后一句说“添悲”,则说明这种情思已经深深地刻在他的心头。“宋玉悲”一句,用典自况,暗喻自己的悲愁。
五、六两句,写身在江湖而心系故土的复杂情感。首句“乡国思”三字直抒胸臆,第二句“人病瘦”,“病瘦”二字既形容身体消瘦,又比喻乡国之情令人憔悴。“思牵人”,说明乡思之重,连自己的身体都要牵累得瘦弱不堪了。“雁书迟”则是说由于乡思过深,连信都写得很慢了。这两句把乡思写得更为深沉。
写自己日复一日无所事事,只能借酒消愁的无聊生活。“日日支颐坐”是说整日在小楼里端着两颊饮酒,形影相吊。“怅望高天有所思”是说抬头望去,心中却充满了对故国的无限眷恋与思念之情。这两句既是写实,也寓含着诗人的情感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