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递交南瞻海隅,一封遥降紫泥书。
九天湛露悬征旆,载道清风拥使车。
谕蜀窃惭司马檄,出门忍看太真裾。
天涯落日重回首,白发萧萧独倚闾。

赴安南二首

迢递赴安南,瞻海隅。一封遥降紫泥书。九天湛露悬征旆,载道清风拥使车。

谕蜀窃惭司马檄,出门忍看太真裾。天涯落日重回首,白发萧萧独倚闾。

注释:

迢递:遥远、长久。

安南:指越南。

紫泥书:古时皇帝用紫色丝织品封写的诏书。这里泛指皇帝的书信。

九天:天空,指天上。

湛露:形容天高气清。

喻:比照、以……为榜样。

司马檄:司马相如作的《喻巴蜀檄》。

太真:杨贵妃的代称。

闾:里门,这里借指家门。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自己赴安南(今越南)的情景,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无奈之情。下面是逐句的赏析:

迢递赴安南,瞻海隅。

“迢递”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远赴安南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无奈之情。而“瞻海隅”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一情景,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一封遥降紫泥书。

“紫泥书”指的是皇帝的书信,而“遥降”则表明这封信是来自远方的皇帝,传达着国家的旨意。这样的书信对于诗人来说意义重大,它不仅是一份使命的象征,更是一份国家的责任。

九天湛露悬征旆,载道清风拥使车。

“九天湛露”指的是天空中的露水,象征着纯洁和高尚的品质。而“悬征旆”则表明了出征的紧张气氛。这里的“征旆”是指军队的旗帜,而“清风拥使车”则表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然而,这种心情并不能完全掩盖出征前的紧张和不安,反而更加凸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谕蜀窃惭司马檄,出门忍看太真裾。

“谕蜀”指的是出使蜀地,即出使越南。而“司马檄”则是借用了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担忧和忧虑。而“太真裾”则是指杨贵妃的裙角,这里暗指了杨贵妃的形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天涯落日重回首,白发萧萧独倚闾。

“天涯落日”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远赴安南的决心和勇气。而“白发萧萧独倚闾”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这里的“闾”是指家门,而诗人则独自倚靠在家门之上,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不舍之情。

整首诗通过诗人赴安南的情景,展现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通过对“紫泥书”、“九天湛露”、“清风拥使车”等意象的运用,以及“谕蜀窃惭司马檄”、“太真裾”等词语的引用,使得诗歌充满了浓厚的历史色彩和文化底蕴。同时,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他既忧国忧民又孤独无助的情绪在诗歌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