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修竹近何如,屋后筼筜百数馀。
雨洗翠帘当曲径,风飘香雪落残书。
莫将稚笋堪清供,况可顽童砟钓鱼。
纵适敢希唐士达,赋归或似汉时疏。

【赏析】

《故园修竹五首》是宋代诗人苏轼在元祐二年(1087年)所作的一组七言绝句。这组诗是诗人在杭州任通判时所写,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问候。

第一首:“故园修竹近何如,屋后筼筜百数余。”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他回忆起在故乡时,屋后的竹林茂盛,竹子高大挺拔,如同绿色的海洋。而现在已经远离故乡,只能遥望那片绿色的风景。

第二首:“雨洗翠帘当曲径,风飘香雪落残书。” 这句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景象。当雨水冲刷着翠绿色的窗帘时,仿佛整个世界都被净化了,只剩下那曲径和散落一地的残书。这里的“翠帘”指的是竹帘,而“香雪”则形容了雨水落在竹叶上的情景。

第三首:“莫将稚笋堪清供,况可顽童砟钓鱼。”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问候。他告诉朋友,不要再用嫩竹来清供了,因为那些竹子太小,不够成熟;而且也不能用来喂鱼,因为那些竹子太硬,不适合用来钓鱼。这里运用了反问的方式,强调了竹子的重要性。

第四首:“纵适敢希唐士达,赋归或似汉时疏。”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来生活的展望。他希望自己能够像唐代的诗人那样自由奔放,追求自己的梦想;而回到家乡后,也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像汉代的疏广那样宽裕舒适。这里的“唐士达”和“汉时疏”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比较表达了自己对不同生活方式的向往。

第五首:“故园修竹近何如,屋后筼筜百数馀。” 这句再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他回忆在故乡时,屋后的竹林茂盛,竹子高大挺拔。而现在已经远离故乡,只能在梦中寻找那片绿色的风景。这里的“故园”指的是故乡,而“修竹”则形容了故乡的竹林景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