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性不司夜,犬力不任耕。
铅难铸作剑,杙岂胜为楹。
致用苟越分,怀羞堪拊膺。
驱驽驾远道,纵苇济沧瀛。
所忧在颠溺,旦夕为怔怔。
奈何相逢者,犹怀欣羡情。
【注释】
牛性不司夜,犬力不任耕:比喻人不能胜任自己的职责。
铅难铸作剑,杙岂胜为楹:铅是铸造剑的材料,而用它来代替树木做柱子是不行的。比喻人不能因小失大,不能以次充好。
致用苟越分,怀羞堪拊膺:做事要尽力而为,如果超越自己能力所及的限度,就会感到羞耻。这里指做事要量力而行。
驱驽驾远道,纵苇济沧瀛:驱赶劣马去走远路,放排筏渡过沧海。这里比喻人应发挥自己的长处,不要浪费人才。
所忧在颠溺,旦夕为怔怔:担心的是遭受颠沛流离之苦,早晚都为此焦虑不安。
奈何相逢者,犹怀欣羡情:为什么我们相逢时,你仍然怀着欣喜羡慕的心情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用人问题的思考。他认为人应当各尽所能、各司其职,不应因为个人的能力或地位而轻视他人;同时,他也认为人应当发挥自己的长处,而不是浪费人才。
诗的开头两句“牛性不司夜,犬力不任耕”,用牛和狗来比喻人,说明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他又进一步指出:“铅难铸作剑,杙岂胜为楹。”这里的“铅”和“杙”都是用来制作工具的材料。诗人的意思是说,这些材料虽然可以用来制造工具,但并不能替代树木作为柱子的作用。这就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也不能完全代替另一个人的工作,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不足之处。
诗人又用“致用苟越分,怀羞堪拊膺”这两句来表达他的担忧之情。他认为,如果一个人做事超过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就会感到羞愧。这是因为他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所在,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种责任感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也是我们在工作中应该时刻牢记的。
最后两句“驱驽驾远道,纵苇济沧瀛”,则进一步强调了发挥自己的长处的重要性。这里的“驽”是指劣马,“沧瀛”分别指的是大海和江河。诗人的意思是说,我们应该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而不是浪费人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却深刻地揭示了用人之道的重要性。它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而不能因小失大、浪费人才。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与人相处时,也要懂得尊重他人、欣赏他人的优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