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下平芜,远水涵晴空。
西风正摇落,澹霭何冥蒙。
千山生夕阴,一望远近同。
草色迎霜白,枫林借春红。
平坡散归羊,云外号征鸿。
依依野人村,处处闻高舂。

这首诗是诗人在山居中所见所感,描绘了秋天日落时分的景色和氛围。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首《秋日杂咏·其一》

落日下平芜:太阳即将落山,阳光洒在平坦的草地上。
远水涵晴空:远处的水面上反射出晴朗的天空。

译文

夕阳西下映照在平坦的原野上,水面上映出天空的倒影。

注释

  • “平芜”:平坦的原野。
  • “涵”:映射的意思。
  • “晴空”:晴朗的天空。

赏析

此诗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秋日黄昏画面,通过落日、平芜、远水等元素,展现了一种平和而深远的自然美。

第二首《秋日杂咏·其二》

西风正摇落:秋风正吹拂着树木,使它们摇曳落下。
澹霭何冥蒙:淡淡的云气笼罩着大地,使得一切显得模糊不清。

译文

西风吹过,树叶纷纷飘落,天空中弥漫着一片朦胧的氛围。

注释

  • “澹霭”:淡淡的云雾。
  • “冥蒙”:模糊、不清晰。

赏析

这一首诗通过描述西风和落叶,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变化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秋天特有的萧瑟之美。

第三首《秋日杂咏·其三》

千山生夕阴:群山被夕阳染成了一层薄薄的阴影。
一望远近同:放眼望去,远近高低的山峦都显得相似。

译文

夕阳将群山染成了一层薄暗的颜色,远处近处的景象变得难以区分。

注释

  • “生”:产生。
  • “夕阴”:傍晚的阴影。
  • “远近同”:近处的山峰和远处的山峰看起来没有区别。

赏析

此诗通过描写夕阳下的山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第四首《秋日杂咏·其四》

草色迎霜白:草地在霜降后变成了白色。
枫林借春红:枫叶在秋天变为红色,似乎借用了春天的色彩。

译文

草地在霜降之后呈现出一片洁白,而枫林却在秋天变成了红色。

注释

  • “霜白”:霜降后的草地呈现出的白色。
  • “春红”:春天的红色,这里用来形容枫叶。

赏析

通过对比霜降后的白色草地和秋天的红色枫林,诗人巧妙地捕捉了季节变换中的色彩变化,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多样性。

第五首《秋日杂咏·其五》

平坡散归羊:山坡上的羊群正在悠闲地散步。
云外号征鸿:远处传来了大雁的叫声,它们正在迁徙。

译文

山坡上的羊群正在自由自在地散步,而在远方可以看到一群大雁正在向南方飞去。

注释

  • “散归羊”:散放的羊群。
  • “征鸿”:大雁的叫声。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景象和动物的活动,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诗意。

第六首《秋日杂咏·其六》

依依野人村:村庄里的人们依依不舍地告别。
处处闻高舂:到处都能听到高亢的舂米声。

译文

村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家乡,到处都能听到高亢的舂谷声。

注释

  • “高舂”:高亢的舂米声。

赏析

此诗表达了村民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同时也展现了农村生活中常见的劳动场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