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秋深风雨急,天地黯惨鱼龙蛰。
我欲出门道沾湿,独坐空斋百忧集。
去年久雨禾尽伤,今年秋霪还作殃。
白日不照天目盲,怅望涕泪悲穹苍。

【赏析】

此诗作于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秋。诗人在这首诗里以沉郁的情调,描绘了一幅秋雨图:天地昏暗,鱼龙蛰伏;诗人欲出门而沾湿,又因百忧而独坐空斋。接着,诗人把镜头对准了眼前这一场久雨,它使禾稼尽伤,天目失明,更使人悲叹不已。全诗情感沉郁,意象浑厚,意境苍茫,有一股撼人心魄的力量。

首句“海城秋深风雨急”点出了时令和地点,“海城”是临安府城的别称。诗人由眼前的秋雨联想到自己的处境,暗寓着国运衰微、民生凋敝的现实。次句“天地黯惨鱼龙蛰”,进一步写出了天气之阴冷和万物之萧条。“天地”与“黯惨”对仗工整,“鱼龙”与“蛰”字也对仗工整,都体现了诗歌严谨的形式美。三句“我欲出门道沾湿”写诗人欲出不能之情。这里用了一个“道”字,既表明了诗人要出门,又表明了诗人的心情是抑郁的。四句“独坐空斋百忧集”写诗人内心的感受。这里用了两个“忧”字,一个是“百忧集”,一个是因为百忧而生的悲伤。诗人通过这两个“忧”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忧伤。五、六两句“去年久雨禾尽伤,今年秋霪还作殃”写诗人对前年的久雨和今年秋雨的担忧。这里用了两个“雨”字,一个是前年的久雨,一个是今年的秋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忧虑。最后两句“白日不照天目盲,怅望涕泪悲穹苍”写诗人面对天空的悲痛。这里用了三个“泪”字,一个是自己的泪水,一个是为苍生流泪,还有一个是为天地流泪。这三滴泪水都是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悲伤的表现。

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是深沉而复杂的。他既为国家的命运担忧,也为百姓的生活痛苦。这种情感深深地感染着读者,让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忧伤和无奈。同时,这首诗也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象的诗。它通过对秋雨的描绘,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生命的顽强。这种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歌颂,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