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余东向亦何为,屡与王侯泛酒卮。
夙昔襟期空自许,于今行迹有谁知。
年衰难入驱羊梦,衣敝常多扪虱时。
明岁土膏应早发,好随陶亮共扶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首句“问余东向亦何为”,诗人自问为何要向东行,这可能是因为诗人认为东方是希望所在,或者是因为其他原因。这里的“东向”可能是指向东而行,也可能是指向东望去。

次句“屡与王侯泛酒卮”,诗人描述了自己与王侯们一起喝酒的情景。这里的“王侯”指的是贵族或权贵人物,他们常常在宴会上喝酒,而诗人也常常参与其中。

第三句“夙昔襟期空自许”,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抱负和志向,但似乎并未实现。这里的“襟期”指的是胸怀和志向,而“夙昔”则表示过去。诗人认为自己的抱负和志向很高,但却没有实现。

第四句“于今行迹有谁知”,诗人感叹自己的行为和成就并没有被人所知。这里的“行迹”指的是行动和成就,而“谁知”则表示没有人知道。诗人认为自己的努力和成就并没有得到认可。

第五句“年衰难入驱羊梦”,诗人感叹自己的年纪大了,不再能够像年轻时那样追求梦想。这里的“驱羊梦”可能是指追求理想或梦想的愿望,而“年衰”则表示年岁已高。诗人认为自己已经不再年轻,无法像年轻时那样追求梦想。

第六句“衣敝常多扪虱时”,诗人描绘了自己经常穿着破旧的衣服,并且经常感到寒冷的情景。这里的“衣敝”是指衣服破烂不堪,而“扪虱”则是形容一个人在寒冷的环境中取暖的行为。诗人可能觉得自己的生活条件艰苦,需要注意保暖。

最后一句“明岁土膏应早发,好随陶亮共扶犁”,诗人期待明年的春天到来,并且希望能够跟随陶潜(陶渊明)一样耕作。这里的“土膏”是指土地肥沃,而“扶犁”则是耕作的意思。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在新的一年中重新开始,像陶潜一样过着田园生活。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自问自答,表达了他对过去的遗憾和对未来的憧憬。他感叹自己的抱负和志向并未实现,同时也对自己的生活和行为进行反思。然而,他并不气馁,而是期待着新的开始,希望能够过上更加宁静和满足的生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