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藩黄屋车何用,上寿瑶阶酒未酣。
岂有满庭持汉节,终无个士死淮南。
百年正气天为永,一觉忠魂梦亦甘。
词客幽怀关世事,悲歌重扣剑之镡。
【注释】
行藩:指行宫。黄屋:皇帝所乘的车,古代用黄金装饰,所以称为黄屋车,比喻皇帝或太子。瑶阶:指皇帝的台阶。持汉节:指汉朝末年王莽篡夺政权,刘歆等持汉节起义失败。淮南:今属江苏、安徽两省交界处。
正气:正义之气,也指忠臣烈士之魂。百年:指一生,这里泛指一生一世。剑之镡:宝剑的剑柄,即剑锋。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孙忠烈公挽章写的序言,全诗分三段,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抒情。
“行藩黄屋车何用,上寿瑶阶酒未酣。”此句写景。行藩,指行宫。黄屋,天子的车。车何用,意思是说,皇帝乘坐的黄车有何用处呢?“上寿”,祝寿之意。“瑶阶”,皇帝的台阶。“酒未酣”,说明宴会尚未结束。这两句以议论起兴。接着写“岂有满庭持汉节,终无个士死淮南”。此句议论,意思是说:哪有像汉代贾谊那样,持节而谏的名臣呢?没有啊!没有啊!“个士”,古人称有志之人,也就是贤士。“死淮南”,指被害于淮南王刘安门下。这是对孙忠烈公的评价。这两句议论,既肯定了孙忠烈公忠君爱国的精神,又表明自己不能为国尽忠而感到遗憾。
“百年正气天为永,一觉忠魂梦亦甘。”此句抒情。作者在感叹自己的无力报效国家的同时,又抒发了自己对孙忠烈公的怀念之情。“百年”,一生。“正气”指正直的品格。“梦亦甘”,意思是说,即使死了,我梦见他也会甘心。这两句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孙忠烈公的无限崇敬和缅怀之情。
“词客幽怀关世事,悲歌重扣剑之镡。”此句议论抒情。“词客”,诗人自称。此言词客有感于时事,忧国忘身,但只能借悲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情。“悲歌重扣剑之镡”,意思是说,悲歌重弹着剑柄上的金属,希望它能够刺破黑暗,让正义得到伸张。“镡”,剑柄上突出的部分。最后一句,既是诗人的愿望,也是对孙忠烈公的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