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映何深,高踪那可寻。
不知天子贵,自是故人心。
山霭销春雪,江风洒暮林。
如闻流水引,谁识伯牙琴。
注释
- 碧水映何深:碧绿的水面映射着多深呢?这里的“映”是形容水面与天空相接,显得深邃。
- 高踪那可寻:高远的踪迹哪里能找到呢?”高踪”指高洁的人格或高尚的行为,“那可寻”表示追寻困难。
- 不知天子贵:不知道天子的尊贵。“天子”指古代的皇帝,“贵”指地位高贵。
- 自是故人心:自然是出于本心。“故人”指老朋友,“心”指内心的感情或想法。
- 山霭消春雪:山上的云雾消散了春天的雪。这里“霭”是指云雾,”消”是消散的意思,“春雪”可能指春天的降雪。
- 江风洒暮林:江边的风在傍晚时分吹散了树林里的雾气。“江风”指的是江面上吹来的风,“暮林”指傍晚时的树林。
- 如闻流水引:仿佛听到了流水的声音引领。这里的“如”表示好像、似乎,“流水引”指的是水流的声音引导着方向或者思绪。
- 谁识伯牙琴:谁能够理解(伯牙)弹琴的意境呢?“伯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琴师,“琴”在这里代指音乐或艺术。
译文
碧水映照着多深的地方?高远的踪迹哪里能寻找得着呢?不知道天子的尊贵,自然是出自于本心。
山上的云雾消散了春天的雪,江边的风在傍晚时分吹散了树林里的雾气。好像听到了流水的声音引领,谁能理解伯牙的琴声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场景。诗中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第一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高洁人格难以寻觅的感受,第二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天子权力和地位的淡泊之心。第三四句描绘了自然景象,表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境界。最后两句则是借用典故来抒发内心的感慨,伯牙的故事被用来比喻自己深沉的艺术造诣和难以传达的情感。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与内敛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