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巳明珠随口散,谁能明月绕身飞。
何时接得裁文锦,送与毬儿作舞衣。
注释:
已经把明珠随手散去,谁能让明月绕身飞?
什么时候能接到织锦的文稿,送给毬儿做舞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在闲暇之余,挥笔写下了一幅精美的扇面,上面画着明月和明珠。他期待着有一天能将这幅扇面送到毬儿那里,让她穿着它跳舞。整首诗充满了期待和憧憬,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既巳明珠随口散,谁能明月绕身飞。
何时接得裁文锦,送与毬儿作舞衣。
注释:
已经把明珠随手散去,谁能让明月绕身飞?
什么时候能接到织锦的文稿,送给毬儿做舞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在闲暇之余,挥笔写下了一幅精美的扇面,上面画着明月和明珠。他期待着有一天能将这幅扇面送到毬儿那里,让她穿着它跳舞。整首诗充满了期待和憧憬,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注释】 省试:指在省试(即科举考试)中被录取,授官。 周大夫:泛指朝廷重臣。 归赋:归去时作赋自抒怀抱。 江光:指江水。 关色:指关塞上的景色,这里借指边关。 薇蕨:一种可食的植物,比喻微贱的人。 羹汤:古代对人的尊称,这里是谦称自己。 凡鱼:指平庸之辈,俗鱼。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参加省试后,被贬官而归,作此诗以自慰。 诗的前四句“十谒九不荐,那能长作儒”,说诗人多次应试
【注释】 域中:指京城。 夷(yí)夏:古代称中原、中国为“华夏”,以区别四夷,即四方蛮夷之地。 天上帝王家:形容帝王的住所高耸如天宫一般。 西内:指皇宫西边的禁苑。 宸(chén)居:指帝王的居所。 南都:指南京,后唐时建都于汴梁(今河南开封)。 鼎(dǐng):三足两耳的大锅,比喻国家重器。 乌啼:乌鸦鸣叫。御沟:长安城中的一条护城河。柳:指灞桥柳。 象:指大象。象散:指大象离开原地散去
诗句解释与赏析: 1. 片雪簇寒衣,玄丝绣一围。 - “片雪”指雪花的形态像一片小雪落在衣服上,形成图案,增添了美感。 - “玄丝”指的是黑色丝线,这里用来形容细腻且深色的衣物。 - “绣一围”说明这件衣服被装饰得很精美,周围都是用黑丝线绣成的花纹。 - 整句诗表达了一种简洁中带有精致感的美,以及衣物因精细的工艺而显得特别。 2. 都缘惜文采,长得侍光辉。 -
注释 1. 碧水映何深:碧绿的水面映射着多深呢?这里的“映”是形容水面与天空相接,显得深邃。 2. 高踪那可寻:高远的踪迹哪里能找到呢?"高踪"指高洁的人格或高尚的行为,“那可寻”表示追寻困难。 3. 不知天子贵:不知道天子的尊贵。“天子”指古代的皇帝,“贵”指地位高贵。 4. 自是故人心:自然是出于本心。“故人”指老朋友,“心”指内心的感情或想法。 5. 山霭消春雪:山上的云雾消散了春天的雪
【注释】 1. 烟光海日曈(tuó):烟云弥漫,日光照耀。 2. 青帝:指春神,即春神主管的春天之神。 3. 候转弓犹劲:等待的时候,弓还显得有力。 4. 标疏:靶子稀疏。 5. 耦:两。 6. 双月吐:月亮像弯弯的钩。 7. 长臂:猿猴的长臂。 8. 无争者:指没有争斗的人。 9. 此际雄:此时此刻显得雄壮。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射箭的诗。诗中通过写诗人在射箭时的心理活动及周围环境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战争场景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战袍、征袍等物品,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1. 海罽染啼猩: 海罽是指一种用海草编织而成的布料,这里指代战争中的残酷环境。啼猩则是一种用红色染料染成的猩猩皮,这里象征战争的血腥和残忍。 2. 春笼香共叠: 春笼是指一种用丝线编织而成的笼子,这里可能是用来装香料或食物。叠则表示堆叠在一起,这里可能是指士兵们在战地中为了取暖而堆叠香料或食物。
【解析】 本诗为送别之作。“聚法师”指高僧智顗,字无行(一作法成),天台山国清寺僧人,南朝梁代著名佛教学者。“欲向天台去”,意即要往天台山去,但先要经过剡溪(今浙江嵊县一带)水路;“秋行万山出”,意即秋季在万山中穿行,终于到达目的地;“夜宿一庵深”,意即夜宿在一庵(寺院)中。后二句写送别的情景。“燕语调花气,猿归带讲心”,意为燕子啼叫,花木飘香,猿猴归巢,讲经的和尚也回去了。“年年石梁兴”
注释: - 送内兄潘伯海谒选:送你的内兄潘伯海参加考试。 - 之人千里行:你(指潘伯海)要踏上千里之行。 - 言宴款郊城:你将要与家人和朋友一起在郊外设宴相待。 - 牵尔衣裳处,糿予帷幕情:我为你系好衣领,为你准备帷帐,表达我对你的深情厚意。 - 见兄兼念妹,送舅祗携甥:看到你哥哥也想念你的妹妹,送你舅舅也要带我去看望你的妹妹。 - 明岁承恩日,龙池万柳青:明年有机会受到重用的时候
诗句原文: 槐树宛低回,犹疑讲席开。 死因双宿去,生为六经来。 绕瑟飞春水,传灯暗夜台。 三年更筑室,未了独居怀。 翻译: 在这首诗中,徐渭以槐树为象征,表达了对季长沙公的深切怀念。槐树低垂着枝条,仿佛是对他的离去的回应。季长沙公生前常讲学,死后留下了他的教诲和智慧。他的死是因为与爱人双双离去,而他的生命则通过他的著作《六经》得以传承。 诗句解析: - “槐树宛低回,犹疑讲席开。”
丰吏部公邀泛西湖观荷明日寄作令与嘉则叙父追和 吏部元耽饮,良辰尊俎携。 分明在湖上,记得似耶溪。 别浦红裙桨,垂杨白马堤。 茫茫荷叶路,共水入天西。 注释: 吏部:官名,指丰稷。 元耽饮:饮酒作乐。 良辰尊俎:美好的时光,丰盛的酒席。 分明:清楚,明显。 耶溪:地名,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境内。 别浦:分别的河流。 红裙:女子所着之衣。 垂杨:杨柳。 白马堤:堤岸上的杨柳。 茫茫:广阔无边貌。
七十二峰归来书寺壁 注释:七十二座山峰在回来的路上,被书写在寺中的墙壁上。 译文:七十二座山峰,归来的路上,被书写在寺中的墙壁上。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和对生命的感悟。诗中用“玉龙”比喻七十二座山峰,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山峰的壮丽景象。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死的看法,认为即使是死亡,也要像河豚一样勇敢地面对。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令人敬佩。 五条挂练玉龙奔,七十二峰鬼斧痕 注释
注释: 五泄雾:五泄瀑布的薄雾。 茫茫一卵未曾分,倍觉悬流渺一痕。 大似龙堂灯火暗,香烟几缕自黄昏。 译文: 茫茫一片的雾气就像一枚未孵化的蛋,它使得悬流的水流显得更加渺小。 这大如龙堂灯火昏暗的景象,仿佛是烟雾缭绕了几缕从黄昏时分飘散出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五泄瀑布的壮丽景象。首句“茫茫一卵未曾分”,形象地描绘出五泄瀑布的巨大和壮观,如同一颗巨大无比的卵,被云雾所笼罩,难以分辨其轮廓
注释:斗厓紧接大槽平,指的是斗峺山靠近大水槽。长练难倾怒愈生,形容海浪翻腾的势头越来越猛。绝似海门潮正急,比喻海浪像海门潮一样汹涌澎湃。白头翻贴黑沙行,形容浪花翻滚,好像白发老人在黑色的沙滩上行走一般。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五泄山的壮丽景色和壮观的景象。诗人通过对比、比喻等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海浪翻腾的气势以及浪花翻滚的动态。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
嘉则衷绯而西:嘉则,这里指一个名叫嘉则的人。衷绯,古代一种深红色的服装。 最宜才子著红衫,万里青天坐片帆。最宜,最适合。才子,有学问有才华的人。著红衫,穿着红色的衣衫。万里青天,形容路途遥远,无边无际。坐片帆,乘坐一叶扁舟。 何似雪深将酒伴,看君题字万重岩。何似,不如。雪深,形容冬天的雪很厚。将酒伴,带着酒来陪伴。看君题字万重岩,观看你为万重的山峰题写了诗句。万重岩,形容山很多,层层叠叠。 赏析
嘉则,即贾似道。 衷绯:古代朝服中的一种颜色,这里指官服。 西:指西边。 两行:指眼泪和泪水。 三尺竹如意:指用竹做的如意。 严滩:地名,位于浙江建德境内。 赏析: 这首七绝是贾似道在1278年(宋理宗宝祐六年)秋,从福州去往江西、浙江一带,途经严滩时所作的诗。 首联“嘉则衷绯而西”意思是贾似道身穿官服向西走。这句的意思是说贾似道穿着官服向西走去,表明他要去的地方可能是西边,也就是南宋的首都临安
【注释】 陈氏园:指陈家园林。杜鹃花:一种落叶小乔木,花呈红色,春末夏初开花,花瓣美丽,果实可食。高可十五尺馀:指杜鹃花开得非常高,有十五尺(约5米)多高。郡中无其比也:指陈家的花园里没有这样高的杜鹃花。 西蜀来时一寸高:从西蜀(四川)来这里的时候,只有一寸高(大约13厘米左右)。如今丈五尚馀梢:如今已经长到一丈五(约5米)多长了,树枝还有余梢。 翻霞弄日长空上,笑杀朱榴着地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