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湖秋浸斗来宽,彭蠡小龙时往还。
仗剑驱雷翻水府,焚章乞雨达天关。
云凝石髓朝流汞,月漾骊珠夜吐丹。
吹醒一床池草梦,却随仙侣跨青鸾。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斗湖是道人谢玉林所赋,半湖秋水沐浴着斗来,显得宽阔而宁静。彭蠡湖中的小龙时而在湖面往来游弋。他手持宝剑驱散雷霆,使水府的水翻涌而出;他用文书祈求天庭降雨,以解人间干旱之苦。云雾凝聚成石髓般的朝露,流到地上变成汞。明月如珠在夜色中闪烁,夜晚的月光使得池草仿佛吐露出丹药。他吹醒了一床池边的草药,却与仙人一同跨上青鸾飞升而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画卷,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将斗湖的自然美景和神仙传说巧妙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自由的精神风貌。
首句“斗湖为道人谢玉林赋”,点明了诗的主题——赞美斗湖的美景。斗湖以其宽广的湖面和秋天的美丽景色而闻名,诗人在这里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这片美丽土地的热爱之情。
诗人通过对斗湖中小龙的描写,展示了斗湖独特的生态魅力。斗湖中的小龙在湖面上自由游弋,时而潜入水中探寻秘密,时而腾空而起展翅高飞,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这种生动的描绘手法,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斗湖之中,感受着大自然的魅力。
在第二联中,诗人通过描绘斗湖中的元素变化,进一步展现了斗湖的神奇魅力。他用宝剑驱散雷霆、焚烧文书祈求雨水等形象生动的动作,描绘出了一种神秘而强大的力量感。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云、月等自然元素,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使整首诗更加富有诗意。
第三联中,诗人通过对云凝石髓、月漾骊珠等自然景观的描绘,进一步丰富了斗湖的画面内容。这些自然元素不仅增添了美感,还寓意着斗湖的美丽与神秘。诗人用“云凝石髓”形容朝露晶莹剔透,如同石髓一般珍贵;用“月漾骊珠”形容夜晚月光璀璨夺目,如同骊珠般美丽。这些生动的比喻和描绘,使得斗湖的画面更加生动、鲜明。
最后一句“吹醒一床池草梦,却随仙侣跨青鸾”则是全诗的升华之处。这里的“吹醒一床池草梦”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陶醉于斗湖美景之中的情景;而“却随仙侣跨青鸾”则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由、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整句话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
这首诗以斗湖为背景,通过对斗湖美景的描绘和对仙人传说的引用,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自由的精神风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使整首诗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又蕴含深刻的哲理思考,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