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溪秋波浸霞影,天光压碎玻瓈冷。
孤舟载月远浦归,沙鸟惊飞鸥梦醒。
披蓑老渔黄发多,鼓枻自唱沧浪歌。
数声欸乃未终听,水深风急将奈何。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含义,理解其表达的感情。然后把握诗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最后再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以及诗人在构思时所抱的目的等。注意不要出现错字漏字。
题祁门陈友章十景卷《飞龙晓日》:
满溪秋波浸霞影,天光压碎玻瓈冷。
孤舟载月远浦归,沙鸟惊飞鸥梦醒。
披蓑老渔黄发多,鼓枻自唱沧浪歌。
数声欸乃未终听,水深风急将奈何。
注释:祁门:地名;飞龙晓日:形容景色美丽。载月:乘船归来。沧浪:指江水。《欸乃》是古代一种曲调的名称。黄发老渔人,头发雪白,形象生动。沧浪歌,指渔夫唱的渔歌。水深风急,指天气恶劣。
赏析:《飞龙晓日》是一首描写祁门山水风光的诗。首句写晨光映照的清澈的溪水,“霞影”即指溪水之映日光也。次句写远望天光倒映在水中的情景。“玻瓈”,指玻璃器皿,此处比喻水中的波纹。“天光压碎玻瓈”即说天光倒映在水面上,使水面波纹荡漾,好像把水中的玻璃器皿给压碎了一样。三、四两句写渔人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驾一叶扁舟,带着一轮明月从远处的沙滩上划回,途中惊起栖息在沙岸的鸟儿和梦中的鸥鹭。五、六两句写一个鬓发斑白的老渔人披着蓑衣,摇橹歌唱,歌声悠扬。“欸乃”,是渔家船工们常用的一种唱腔名称。“沧浪”,即江河湖海。这里指江水。七、八句写老渔人在风急水深的江面上划桨,但仍然难以前行,只能发出无可奈何的叫声。
【答案】
译文:
秋日的阳光照在溪水上,波光粼粼。远处的天光倒映在水面上,像打碎的玻璃器皿一样晶莹剔透(天光)。
一只小船载着明月驶向远方的沙滩边,惊起栖息的沙鸟,而梦中的鸥鹭被惊醒了。
披着蓑衣的老渔人在江边唱着渔歌,悠然自得。他唱的是渔家的曲子。
听着他的歌声,却听到几声凄凉的欸乃声,似乎在叹息着什么。江水深,风大,天色阴沉,老渔人的心里该是何等的无奈。
赏析:
此诗为咏物抒怀之作。首联先点明时间是“秋”,地点是“溪”。以“满溪秋波”“浸霞影”来描绘秋天的江水之美。“天光”二字既写天光倒映在江水之中,又暗含作者的心情——如天一般澄澈。“玻瓈”一词,是借指玻璃器皿,用其谐音“破”与“玻瓈”形成音韵上的对仗,更显新颖。第二句则由“天光”写到天光倒映于水中,形成“波纹”,犹如“玻璃器皿”破碎,从而写出了秋水的清澈和透明。第三句通过写“孤舟”载“明月”远“浦归”,表现了秋天夜晚的宁静,同时也暗示着游子内心的孤独寂寞。第四句中“惊飞鸥梦醒”一句,既写了鸥鹭因惊而起,又写出鸥鹭因梦醒而归,写出了鸥鹭的机敏与活泼。第五、六句中,老渔人披着蓑衣,摇橹唱歌,唱的是渔家的曲子,表现出渔人的闲适与怡然。第七、八句中,“水深风急”写出了渔人面对江水的无奈,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