涯洲地幽深,寻僧聊小憩。
名山在寰区,胜境异人世。
涧寒龙已归,村深虎初逝。
上方钟磬声,疑是云门寺。
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他的诗作风格豪放,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涯洲地幽深,寻僧聊小憩。
(涯洲:指江边的一块陆地)
(幽深:深远而宁静)
(寻僧:找和尚)
(聊:暂且,暂时)
(小憩:小睡或休息)名山在寰区,胜境异人世。
(名山:著名的山峰)
(寰区:世界的中心地区)
(胜境:美好的境界)
(异:不同于)
(人世:人间,世俗世界)涧寒龙已归,村深虎初逝。
(涧:溪流)
(寒:冷)
(龙:龙脉,古代传说中的地理特征)
(已归:已经回归)
(村深:村庄深入)
(虎:猛兽,这里可能是指老虎)
(初逝:刚刚逝去)上方钟磬声,疑是云门寺。
(上方:高处)
(磬:一种古代乐器)
(声:声音)
(疑:怀疑)
(云门寺:一座寺庙的名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首两句写景,通过“涯洲地幽深”和“寻僧聊小憩”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接着,通过“名山在寰区,胜境异人世”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然后,第三句通过“涧寒龙已归,村深虎初逝”描绘了山中动物的生活状态,增添了诗的生动性。最后一句,诗人通过“上方钟磬声,疑是云门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神秘的宗教场所,增加了诗歌的神秘感。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