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堂灵鹊声喳喳,下阶自衔萱草花。
慈母倚门每占喜,定想行人归到家。
昔时苦被鹊声误,臆对含愁如欲诉。
今日鹊声知有准,惊去回翔仍返顾。
东家郎君不出庭,别离那识过平生。
纵使今朝竞喧噪,有耳何曾为尔听。
西家农夫在田野,恬熙生长茅檐下。
几回着意送清音,聒乱生憎遭唾骂。
惟有慈闱白发亲,屡卜佳声秋复春。
温凊疏违甘旨缺,而今喜见远归人。
丁宁灵鹊莫飞去,深栖只向堂前树。
上无鹰鹯下弹丸,每听流声慰愁绪。
行人既归尔适宜,行人又去尔不知。
但当爱身慎饮啄,他年再报归来期。
【诗句释义】
占鹊辞:占鹊是古代民间迷信,认为燕子能报喜信。北堂:指家宅。灵鹊:神鸟,传说中能够传递人意的鸟类。喳喳:叫声嘈杂。下阶:台阶下。自衔萱草花:自己衔着萱草。萱草:忘忧草,古人认为它能使母亲忘记忧愁。慈母:慈爱的母亲。倚门:靠在门口盼望。每占喜:每次都盼望好消息。定想:一定在想。行人:远行的人。归到家:回家。昔时:过去的时候。苦被:一直被。鹊声误:因为鹊鸣而耽误。臆对:心里揣测。含愁如欲诉:含着忧愁像是要诉说。惊去回翔仍返顾:受到惊吓后飞走又回来观望。东家郎君:指离家出嫁的女儿的丈夫。不出庭:不在家。别离:分别。那识:怎么知道。过平生:过了一生。纵使:即使。今朝:今天。竞喧噪:争抢喧闹。有耳何曾为尔听:即使听到你的声音,又有谁会为你倾听呢?西家农夫:西边的农民。田野:田间地头。恬熙生长茅檐下:宁静愉悦地生长在茅屋檐下。几回:几次。着意:特意。清音:清脆悦耳的声音。聒乱:扰乱。生憎:产生厌恶。遭唾骂:受到责骂。惟有:只有。慈闱:慈祥的宫闱。白发亲:白发的老人。屡卜佳声秋复春:多次祈祷吉祥的声音,希望秋天和春天都美好。温凊疏违甘旨缺:冬天的保暖食物不够,夏天的清凉饮料缺少。而今喜见远归人:如今高兴地看见远行者归来。丁宁:叮嘱。灵鹊莫飞去:让神鸟不要飞走。深栖只向堂前树:静静地栖息只在堂前的树枝上。上无鹰鹯下弹丸:上面没有鹰鹞,下面没有弹弓。每听流声慰愁绪:每当听到流泉的声音来安慰心中的忧愁。行人既归尔适宜:出门在外的人回来了,你才合适。行人又去尔不知:出门在外的人又走了,你不知道他去了哪里。但当爱身慎饮啄:只当珍惜身体,谨慎饮食。他年再报归来期:他日再见,定会报答我这次归来的情意。
【译文】
北堂里的灵鹊叫个不停,从台阶上衔着萱草来回跑。慈爱的妈妈站在门前盼望好消息,总想着远行的亲人什么时候能回家。以前一直被鹊鸣声所耽误,心中充满了忧愁就像要倾诉出来。如今鹊声准确无误了,吓跑了鹊儿又回来张望。隔壁的姑娘不在家,离别的日子怎么度过一生?纵使今天喧哗吵闹,也听不到你的音讯。西边的农民在田里劳作,平静愉快地生活。几次刻意传来清脆的啼鸣,打扰得人们生气还受到责备谩骂。只有慈祥的宫闱里,白发老人反复祈祷吉祥如意的声音,盼望秋天和春天都能美好安宁。家里冬天的保暖食物不够,夏天的清凉饮料缺少,现在很高兴看到远行者归来。叮嘱神鸟莫飞走,安静地栖息在堂前的树上。上面没有鹰鹞,下面没有弹弓,每当听到泉水的潺潺声来安慰心中的忧愁。出门在外的人回来了,你才合适,出门在外的人又走了,你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只当珍惜身体,谨慎饮食,他日再见,定会报答我这次归来的情意。
【赏析】
这首小令以“占鹊”为题,借神鹊报喜之口,写出了一位远行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此诗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富有生活气息,读来令人动容。
全诗共四十二句,可以分为五个部分,依次对应五句,结构匀整,错落有致,且层次分明,层层推进,层层展开。第一部分由“占鹊辞”三句引出主题;第二部分写神鹊如何传喜讯给妇人;第三部分写妇人的期待与喜悦;第四部分写妇人送神鹊离开时的依依不舍;第五部分写神鹊离去后的妇人的心情。这五个部分之间既有内在的联系,也有外在的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诗的前四句写神鹊传喜讯的过程:“占鹊”即通过鹊语来预报消息,这是民间的一种迷信说法。这里说神鹊一到,家中便传出喜讯;神鹊飞走,家中便传出悲叹的消息,可见神鹊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神奇作用。诗人运用夸张手法,将神鹊拟人化,赋予了其人的情感和意志。接着写妇人倚门期盼的情景:“下阶自衔萱草花。”萱草花是忘忧草,古人认为它能使母亲忘记忧愁。《诗经•卫风•伯兮》中有云:“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这里的“言”字通“妍”,即“树”的意思。“树”就是栽种的意思。《礼记•内则》曰:“子适父母之所,及交相问讯而进之。”“进之”即把东西送给父母。所以此处说“下阶自衔萱草花”是指神鹊衔着萱草花送到家门口。神鹊衔着萱草花到家门,说明妇人已经盼到了好消息。“慈母倚门每占喜”,神鹊的来临和离去都是妇人等待的结果,神鹊成了妇人感情变化的晴雨表,妇人的感情变化完全依赖于神鹊的到来和离去。
接下来写妇人盼神鹊带来的好消息:“定想行人归到家。”妇人盼望神鹊能带来好消息,但最终却只是空欢喜一场。她担心神鹊飞得过高,看不到自己的家门口;她担心神鹊飞得太低,被风吹到别处去了。总之一句话,神鹊没给她带来好消息,反而让她更加失望。妇人的失望和牵挂跃然纸上,让人感同身受。“昔时苦被鹊声误”,这句话表明妇人以前曾因神鹊的传言而耽误了大事,从而产生了误会和后悔;“臆对含愁如欲诉”则进一步表达了妇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最后两句写妇人送神鹊离开时的依依不舍:“今日鹊声知有准,惊去回翔仍返顾。”妇人明白神鹊不会无缘无故地飞走,于是决定亲自把神鹊送回家,并叮嘱它不要再飞走了。然而,神鹊似乎并不领情,依然飞走了。“惊去回翔仍返顾”描绘了神鹊惊恐、犹豫、徘徊、反顾等动作,展现了神鹊的顽皮和任性以及妇人的担忧与焦虑;同时暗示了神鹊可能真的要去其他地方,不能留在家中陪伴妇人了。“东家郎君不出庭”,神鹊要飞往的是另一户人家的儿子那里。“别离那识过平生”,妇人担心神鹊飞走的这一家人也是她的亲人或朋友。“纵使今朝竞喧噪,有耳何曾为尔听”,虽然邻居家的热闹喧嚣不断,但谁又会像她这样关心神鹊呢?“有耳何曾为尔听”,这句诗既是妇人自言自语,又是对神鹊说的悄悄话,表现出她对神鹊的关注以及对邻里热闹场面的漠视和不在意。
最后两句写妇人在得知神鹊飞走的真相后的心理活动:“唯有慈闱白发亲,屡卜佳声秋复春。”妇人知道神鹊不是去别的地方了,而是去别的地方找她的儿子或者丈夫了。她既高兴儿子或丈夫能早日归来,又担心儿子或丈夫在外面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因此,她祈求神鹊能保佑他们平安顺利。“秋复春”中的“复”字用得很巧妙,它不仅重复着“春”字,还隐含着妇人对儿子或丈夫归来的时间的殷切期望——春天过去了,夏天来了,希望他能早日回来;夏天过去了,秋天来了,希望他能再次回来。“惟”字强调了妇人对神鹊的期望和祈愿,同时也表现了她对儿子或丈夫的深深牵挂和担忧。
最后两句写妇人对未来的展望:“温凊疏违甘旨缺,而今喜见远归人。”妇人现在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儿子或丈夫能否早日归来,能否平安顺利地度过每一个春夏秋冬。她希望自己能够照顾好儿子或丈夫的饮食起居,让他在家乡过得舒适安逸;同时她也希望自己能够在远方的儿子或丈夫身边,为他排忧解难。“而今喜见远归人”中的“喜见”二字用得恰到好处,它既表达了妇人见到儿子或丈夫归来的喜悦心情,同时又暗示了她对儿子或丈夫的深深思念和担忧。“温凊疏违甘旨缺”中的“温凊”指的是饮食起居要温暖、干净、舒适;“疏违”则表示这些要求没有得到满足;“甘旨”指美味佳肴;“缺”则表示这些美味佳肴已经没有了。这里用一个比喻形象地描绘出了妇人对儿子或丈夫的深深思念和担忧之情。
这首诗以神鹊为媒介,巧妙地将妇人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融入其中,展现了一位远行女子对丈夫的深情厚意。全诗采用白描手法,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感人,读来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