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春始休沐,轻策寻幽风。
烟筱不知路,柴扉隐其中。
杂花覆小涧,下映流泉红。
冥心听喧鸟,解带投芳丛。
谁识此嘉遁,心期黄绮同。
南轩有余兴,月出鸣丝桐。
【诗句释义】
献春:指春天。休沐:指官员们休假沐浴。轻策:轻快地骑马。寻幽风:寻找幽静的山风。烟筱(xiǎo):一种竹子,叶子细长如烟。柴扉(fēi):用木柴做成的门。杂花:各种野花。小涧(jiàn):小河。冥心:心神宁静。喧鸟:喧闹的鸟儿。解带:解下衣带,意指放荡不羁。投芳丛:投入花草中。谁识此嘉遁:谁能理解这种隐居的生活方式。黄绮同:与黄石公、陈仲子一样。南轩:南方的轩窗。余兴:多余的兴致。鸣丝桐:指琴声悠扬。
【译文】
献春之后开始休沐,我轻骑快马去寻觅山中的隐士。
烟雨竹林中我不知路在何方,只有那柴门隐藏其中。
野花覆盖着小溪,溪水映出流泉般的红光。
我心神宁静听喧闹的鸟鸣,解下衣带投入芬芳的花丛。
谁能理解我的隐居生活,我的心中和黄石老人、陈仲子一样。
我在南边的轩窗旁吟诗作对,月光照亮了琴声悠扬。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诗人访友的山水之作。首二句写春日游赏的兴致;三至七句写访友途中所遇景色;八句转入对朋友的赞美,以景结情。全篇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清新隽永,情景交融,韵律和谐,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诗的开头两句“献春始休沐,轻策寻幽风”,描绘了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诗人放下官务,到山林中去休沐,心情轻松愉快,于是轻装简从,信步闲行,一路追寻着大自然的清风雅韵。“烟筱不知路”一句,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诗人陶醉于自然的神态。“柴扉隐其中”、“杂花覆小涧”,又展现了诗人所经之处的自然风景。这几句,既写出了诗人游赏时所见之景,也表现了他游赏时的心境。“下映流泉红”,一个“红”字,不仅写出了水流的颜色,也写出了流水的动态,使画面更加生动。而“下映流泉红”,也暗示出水色之美。“冥心听喧鸟,解带投芳丛”,诗人来到友人家,发现主人不在,便放下心来,欣赏起园中的鲜花来。这里的“解带”是说解开衣襟的意思,这里用来表示诗人对主人家的随意、亲切。“下映流泉红”和“解带投芳丛”两个画面相互呼应,共同营造了一个宁静、和谐的氛围。
这样的美景并没有让诗人满足,他的内心依然充满了对友情的向往:“谁识此嘉遁,心期黄绮(指陈仲子)同。”这里的“嘉遁”指的是隐居的生活,诗人希望找到一个像黄石公、陈仲子这样的人一起隐居。这里的“黄石公”指战国时期齐国人黄石公,曾为张良师;陈仲子指战国时期鲁国人陈仲子,他曾为孔子师。诗人把这两位隐士都当作自己的知己,并希望能和他们一样一起过隐居的生活。诗人通过这样的表白,表达了他对好友深厚的情感,也表达了他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南轩有余兴,月出鸣丝桐”,则是诗人的自述。诗人站在南边的轩窗旁遥望明月,心中充满了诗意和感慨。这里的“余兴”是指诗人的余兴未尽,“鸣丝桐”则是指琴声悠扬。这两个画面相互映衬,共同营造出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隐逸高洁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