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那宝刹早春归,曲曲溪边入翠微。
朱阁疑从天际见,鸣泉谁道壁间飞。
云移远岫峰遥碧,林引疏钟韵拂徽。
过客欲闻无上偈,携筇独叩老禅扉。
阴那山纪游
阴那宝刹早春归,曲曲溪边入翠微。
朱阁疑从天际见,鸣泉谁道壁间飞。
云移远岫峰遥碧,林引疏钟韵拂徽。
过客欲闻无上偈,携筇独叩老禅扉。
注释:
- 阴那山纪游:这是一首关于阴那山的记游诗。
- 阴那宝刹早春归:阴那山上的寺庙在春天已经回来了。
- 曲曲溪边入翠微:沿着曲折的溪流进入深深的绿色中。
- 朱阁疑从天际见:红色的阁楼好像从天上看到。
- 鸣泉谁道壁间飞:是谁说这泉水从墙壁上飞出来。
- 云移远岫峰遥碧:云雾移动,使得远处的山峰看起来是一片青绿。
- 林引疏钟韵拂徽:树林里传来的钟声仿佛有节奏地拂过徽音。
- 过客欲闻无上偈:过客想要听到最上乘的佛经。
- 携筇独叩老禅扉:带着筇杖独自去敲开老和尚的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关于阴那山的记游诗。诗人通过描绘阴那山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
首句“阴那宝刹早春归,曲曲溪边入翠微”,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阴那山的宝刹和溪边的景色,给人一种宁静、幽深的感觉。这里的“早春归”既指时间,又隐含着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
第三句“朱阁疑从天际见,鸣泉谁道壁间飞”,诗人继续描绘阴那山的自然景观,以色彩鲜明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卷。这里的“朱阁”指的是红色的阁楼,而“鸣泉”则是指流水的声音。诗人通过对比和衬托,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阴那山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第四句“云移远岫峰遥碧,林引疏钟韵拂徽”,诗人以动态的方式描绘了云彩、山峰和林木的变化,以及它们与钟声的和谐相融。这里的“遥碧”和“拂徽”都是形容声音的特点,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描绘过客和老和尚的场景,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第五句“过客欲闻无上偈,携筇独叩老禅扉”,诗人描绘了过客想要听到最上乘的佛经,并带着筇杖独自去敲开老和尚的门的情景。这里的“无上偈”是指最上乘的佛经,而“携筇独叩老禅扉”则是一种对佛教文化敬仰的表现。
整首诗通过对阴那山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形象生动,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