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冠何日返荆扉,携手云林世所稀。
家在淮南搴桂去,身同贺监乞湖归。
池塘梦是王孙草,荷芰裁为隐士衣。
多少五陵裘马客,秋风闲却钓鱼矶。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诗句解析及翻译

  • “挂冠何日返荆扉”:挂冠即辞去官职,归隐山林,何日即何时,何时能返回。此句表达了诗人对退隐生活的向往,希望在远离尘世喧嚣的环境中找到内心的宁静。
  • “携手云林世所稀”:云林指自然之美,世所稀表示极为珍贵。这句意指与友人共同享受大自然的美景,这种难得的体验让诗人感到无比珍惜和幸福。
  1. 注释与赏析
  • 注释
  • 凤阳:古地名,这里可能是指诗人的故乡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
  • 四明:地名,位于今浙江宁波市,是一处风景秀丽的地方。
  • 贺监:贺知章,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曾任秘书监,与李白等文人有交往。
  • 王孙草:古代诗文中常用来比喻高洁之士。
  • 隐士衣:指隐士所穿的简朴衣物,象征着隐居生活的简朴与清高。
  1. 诗句赏析
  • 此诗通过描绘与友人共游自然、追求隐逸生活的情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逃离。诗中的“云林”和“四明”不仅是地理位置的描述,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象征,表达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远离尘嚣的愿望。
  1. 创作背景与作者介绍
  • 创作背景:据《明史·孙继皋传》记载,孙继皋曾在万历年间因直言进谏而被贬为吏部侍郎。后来,他再次上书反对皇帝出行时的车马声势浩大,结果被革职还乡。这段历史背景为诗中表达了对官场争斗和社会矛盾的无奈以及对自然山水的喜爱提供了依据。
  • 作者介绍:孙继皋(1550—1610),字以德,号柏潭,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他是明朝万历时期的重要文官,曾任吏部尚书,并有文集传世。孙继皋以其深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受到后人敬仰,其诗歌作品也多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此诗即为其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友人的描绘和自己的感慨,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理想生活状态。

结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美学价值,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之美和隐逸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