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珂双并散朝班,人识明光奏赋还。
春雪昨看华屋满,秋风偏放白云闲。
佩将兰草香同握,望得金茎渴共攀。
橐笔却怜违别久,重来仍是忆青山。
【注释】
玉珂双:指佩玉的马勒。明光:汉宫名。这里指朝廷。
山字:即《秋山赋》。唐张说作,为吴文仲、史思善所作。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前四句写秋天,后四句写春天。“春雪”、“秋风”,一冬一夏,对比鲜明,突出了诗人对故国山水的怀念。
“玉珂双并散朝班”,写朝中权臣们纷纷离京南归,只有诗人一人留滞京城。“人识”、“明光奏赋还”二句,点明诗人留京的原因——他因在朝廷上多次上书进谏,触怒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
“春雪昨看华屋满,秋风偏放白云闲”两句写诗人对故国的眷恋。诗人曾于天宝六载(747)任太子少傅时,因上疏请罢边将讨胡之役,得罪权贵,被贬为岳州刺史。这首诗大约作于此时。诗人看到京城里春雪覆盖着华丽的房屋,而自己却远在江州,不禁感叹:“我何时才能回到这美好的京城啊!”又想到自己身在异乡,不能像那些权贵一样尽情游乐,只能独自对着白云长叹:“我什么时候才能摆脱这些烦人的琐事,回到家乡过清闲的生活啊!”
最后两句写诗人对故山的思念之情。“橐笔却怜违别久,重来仍是忆青山”,意思是我虽然已经离开京城很久了,但是每当我再次回到京城时,总是忍不住要回忆起故乡的青山来。诗人以“橐笔”(笔袋)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身处繁华的京城,但是心中的志向却始终未变,那就是回到故乡,回到青山。
全诗通过对京城和故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眷恋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政治上的失意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