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林亭伏日三,客来新故坐相参。
深杯高宴疑河朔,修竹清川想渭南。
动地繁阴云物变,映山残照雨丝含。
五湖渐有扁舟兴,秋到澄波净蔚蓝。
【注释】:
稚登:元穆的号。稚,指年少。元穆少年时代就以才华出众而知名。
六月林亭伏日三,客来新故坐相参。
六月里在林间的亭子避暑避日,客人来了新老朋友相聚一堂。
六、七月间天气炎热,人们常常到林间亭子里纳凉避暑。
“伏日”即夏日。
“林亭伏日”,意谓在炎炎夏季里去林亭避暑消夏。
“三”,泛指多。
“林亭”,本指山林间的亭台楼榭,此处借指夏日里的避暑之地。
“新故”,新老朋友。
“坐相参”,形容宾客众多,座中热闹非凡。
“疑河朔”,疑,怀疑、猜测。河朔,泛指河北平原一带。因这一带地势平坦,气候炎热,所以人们常在这里设帐避暑。
“渭南”,渭水之南,今陕西大荔一带。唐代诗人杜甫有《送韦评事安石出师西蕃》诗云:“渭树已黄落,寒芜与秋草。”可见渭南一带是秋天景色的典型代表。此诗中说“修竹清川想渭南”也是指秋天的景致。
“动地繁阴云物变”。意思是说,那满山遍野的竹林和清溪都映衬着天空中的云彩变幻莫测。
“云物变”,云彩和景物在变化。
“繁阴”,“云物”,都是指自然界的景象。
“映山残照雨丝含”,意思是说,夕阳斜照在山顶,余晖斑驳,山色苍茫;细雨蒙蒙,滋润着大地。
“映山”,指夕阳映照在山岭上,余光斑驳。
“残照”,指傍晚时分斜射下来的微弱光芒。
“雨丝”,指春雨或秋雨的细雨。
“含”,指雨气笼罩山野。
“五湖渐有扁舟兴”,意思是说,这美丽的景色逐渐激发了人们划小船出游赏景的兴趣。
“五湖”指的是太湖。
“渐有”,逐渐有了的意思。
“扁舟”,小舟。
“兴”,兴趣、兴致。
赏析:
此诗首联写六月里在林间的亭子避暑消夏,客人来了新老朋友相聚一堂。颔联写在炎炎夏季里,人们常常到林间亭子里纳凉避暑,但这里说的不是一般的林亭,而是风景优美的深山幽谷之中的清凉处所。颈联写人们在这样的地方纳凉,看到满山遍野的竹林和清溪都映衬着天空中的云彩变幻莫测,夕阳斜照在山顶,余晖斑驳,山色苍茫;细雨蒙蒙,滋润着大地。尾联写这美丽的景色逐渐激发了人们划小船出游赏景的兴趣。全诗写景明丽,情调清新,给人一种宁静愉悦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