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宫中降五丝,宫衣结束彩相宜。
只因缕缕恩常在,愿得年年奉玉墀。

【注释】:

  1. 丙戌:唐德宗年号,公元786。
  2. 新正:农历正月初一。
  3. 王孝廉:即王昌龄,当时为长安县尉。
  4. 舍人:官名,掌侍奉皇帝,备顾问应对,并掌管文书奏章。
  5. 烛笔:指皇帝赐给官员的蜡烛和笔。
    【赏析】:
    此诗是诗人于丙戌年新正二日,即大年初二时王昌龄邸中与管舍人同席赋烛之作。
    首联写宫中赐给臣子的“五辛”。所谓“五辛”,就是大蒜、小蒜、韭菜、芸苔、芹菜五种蔬菜。据《礼记·内则》:“君子食桃李,瓜樱桃,枣栗。”孔颖达疏:“桃、李,百果之先,而味辛,以喻贤人君;葱韭菲薄,以象贱人君;芸苔菲薄,亦以象贱人君。”这里借“五辛”来说明皇上对臣子恩典的深长。《旧唐书·德宗本纪》载,贞元四年(公元788年)三月,“敕宰臣以下,赐彩帛及物有差,其赐群臣锦彩、金银器皿、钱布之属,皆倍常数”。可见,“五辛”即是朝廷赐予官员的礼物。
    颔联用“缕缕”两字,形象地写出了皇上赐予的恩惠绵绵不绝。这两句是说,由于皇上不断地赐给臣下恩惠,所以臣下才希望每年能够像玉砌台阶一样,步步高升,永远受宠。
    颈联化虚为实,以景作结。“玉墀”,即玉阶,是皇宫中的台阶。诗人在诗中用“玉墀”这一具体的形象来比喻“玉阶”,既表现了对皇上的崇敬,也寄托了他的仕途得意的心情。
    全诗构思巧妙,寓意深刻。作者运用象征手法,以宫廷赐予的恩惠来比喻自己的仕途,以不断降临的恩惠表示自己对皇上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仕途一帆风顺的渴望,充分体现了一种封建文人的忠贞不渝的节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