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当夏首,相别忽秋残。
逆旅淹留久,空囊去住难。
芦飞鸿外白,枫落马头丹。
已乏绨袍赠,霜风今又寒。
【注释】
相逢当夏首:相逢,指和王献子在夏首的相遇;夏首,地名。相别忽秋残:相别,指和王献子在秋天的分别;秋残,指秋天将尽。逆旅淹留久:逆旅,旅店;淹留,停留。空囊去住难:囊中钱袋空空,行止都很难办。芦飞鸿外白,枫落马头丹:鸿,大雁;枫叶,即枫树。马头山,地名。此二句写景。已乏绨袍赠,霜风今又寒:绨袍,用蚕丝织成的衣服,比喻恩惠或情义。此二句写离别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于天宝十四载(755)冬送好友王献之从袁州返回长安时所作。诗中描写了作者与友人在夏首的邂逅、分离以及分别后诗人的思友之情。全诗感情真挚,语言质朴,富有民歌风味,为五律绝句之佳作。
“相逢当夏首,相别忽秋残”,这两句写出了时间上由初夏至深秋的过渡,暗示出诗人对这次分别的感伤。
“逆旅淹留久,空囊去住难”,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这次别离的无奈。因为自己囊中羞涩,所以只好滞留在旅馆之中;即使囊中有了一点钱财,也只能勉强支撑着,不能随意去往任何地方。这两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苦状况,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自身的贫困。
“芦飞鸿外白,枫落马头丹”,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这次别离的感慨。在诗人眼中,鸿雁和枫叶都是离别的象征。鸿雁象征着朋友之间的情谊,而枫叶则代表着秋天的到来。这两句诗通过这两种意象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和岁月流逝的感慨。
“已乏绨袍赠,霜风今又寒”,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由于自己的贫困,已经无法再像以前那样慷慨地赠送给别人财物。同时,随着时间的流逝,诗人感到了更加寒冷的天气。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这首诗通过描绘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