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庐高傍玉蝉峰,采葛歌成意更浓。
把臂共挥花下麈,连床同听佛前钟。
覆棋怜尔如王粲,倒屣何人是蔡邕。
白首交期谁得似,寺门遥指岁寒松。
【注释】
同王元直:与王元直一同。王元直,字元直,生平不详。法云寺:在今江苏吴县(苏州)。蔡邕:东汉文学家、音乐家、书法家,有《琴操》。白首交期谁得似:指晚年的交情,无人能够比拟。岁寒松:比喻坚贞不屈的人。
【赏析】
这首诗作于作者任杭州通判时。诗中描写的是和好友一起游赏佛寺的情景。全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满了友情。
开头两句:“精庐高傍玉蝉峰,采葛歌成意更浓。”意思是说,精舍建在靠近玉蝉峰的地方,我们在那里采集葛叶唱歌,歌声更加悠长。这里“高傍”是靠近的意思,而“玉蝉”则是山峰的美称,形容山峰挺拔秀丽,如玉蝉般美丽。“采葛”则是采摘葛叶,葛叶是制作乐器的一种材料。“歌成”则是指唱歌的过程,这里的“歌成”并不是说唱完歌就停止了,而是说在唱歌的过程中,情感更加深厚了。
中间两句:“把臂共挥花下麈,连床同听佛前钟。”意思是说,我们手拉着手,在花下挥动拂尘;我们躺在一起,听着寺庙里传来的钟声。这两句描绘了他们一起游玩的场景。“把臂”是指拉着对方的手臂,表示亲近。“花下”则是指花丛之中。“麈”是一种古代的麈尾,用羽毛或者兽毛制成的拂尘。“连床”则是指躺在床上。“听钟”则是指聆听钟声。这两句描绘了他们一起游玩的场景,也反映了他们的友情深厚。
接下来两句:“覆棋怜尔如王粲,倒屣何人是蔡邕。”意思是说,我对你就像对王粲一样怜悯,你对我就像是对蔡邕一样尊敬。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深敬意。王粲和蔡邕都是历史上的大文豪,王粲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蔡邕则是东汉末年的音乐家、书法家。《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描写曹操和王粲的故事,曹操曾对王粲说:“公为王粲,小才耳!吾观其试策,问以天下,自料何能知?若使应明习旧事,诚可少试。”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曹操认为王粲只是小才罢了,但他看了王粲的试策后,觉得王粲虽然只是小才,但还是很优秀的。所以,他对王粲的态度是尊重和欣赏的。同样地,蔡邕也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和书法家,他曾为汉献帝演奏乐曲,并为皇帝起草诏书。他的文章写得非常好,他的诗歌也很优美。因此,蔡邕也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赞誉。
最后两句:“白首交期谁得似,寺门遥指岁寒松。”意思是说,我们这样的友谊,谁能比得上呢?我们站在寺门前,望着那棵岁寒松,感叹着岁月的流转。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感慨。岁寒松是指那种能够在严寒中生长的树木,它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深深敬意和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