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玉山中曾把臂,风景依稀如隔世。
常叹空门无定踪,此生何处求真谛。
秋风一棹过钱塘,闻说吾师在上方。
扶杖入山急相访,灵隐寺中松隐堂。
方鞋破衲出相见,怪我年来华发变。
相逢不作世间言,指点前山云几片。
半榻跏趺双树边,笑谈隐隐生云烟。
论交共结三生约,出世同参一指禅。
新诗别后多如此,总是禅机非绮语。
胜地何须论虎溪,高风不用推支许。
须臾残照下雷峰,送客松关第几重。
悠悠此别何时遇,愁听云堂薄暮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灵隐寺寻耶溪上人》。下面将逐句解释这首诗的含义。
- 浮玉山中曾把臂,风景依稀如隔世。
- “浮玉山”指的是西湖边上的一个地名,这里指代灵隐寺。”曾经把臂”表示与上人的友情深厚,如同手牵手般亲密。“风景依稀如隔世”表达了对过去与上人共度时光的美好记忆,虽然已经相隔久远但依旧清晰如昔。
- 常叹空门无定踪,此生何处求真谛。
- “空门”指的是佛教中的空性思想,强调一切皆空。”无定踪”意味着没有固定不变的目标或追求。“求真谛”则是寻找真理或理解。这反映了作者对于佛法的探索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 秋风一棹过钱塘,闻说吾师在上方。
- “秋风”暗示季节的变化。”钱塘”即现在的杭州,古称钱塘江边的城市。”一棹”是指划桨的动作。“闻说吾师在上方”表示听说上人在更高的境界中修行。
- 扶杖入山急相访,灵隐寺中松隐堂。
- “扶杖”指的是拄着拐杖。”入山”表示走进山林中。“急相访”表明迫切想要见到上人。“松隐堂”是灵隐寺的一个著名建筑,象征着隐逸的禅宗文化。
- 方鞋破衲出相见,怪我年来华发变。
- “方鞋破衲”形容穿着破旧的衣服和鞋子。”出相见”表示亲自出来见上人。“怪我年来华发变”表达惊讶自己年老发白,感叹时间过得飞快。
- 相逢不作世间言,指点前山云几片。
- “不作世间言”表示不做世俗的言论。“指点前山云几片”意味着指引对方观赏眼前的山水景色。这句诗表达了一种远离尘世喧嚣、专注于自然之美的意境。
- 半榻跏趺双树边,笑谈隐隐生云烟。
- “半榻”可能是指半坐的姿势。”跏趺”是一种佛教坐姿,双脚交叉放在腿上。”双树边”指的是靠近树木的地方。“笑谈隐隐生云烟”描绘了一幅轻松愉快的交流画面,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 论交共结三生约,出世同参一指禅。
- “论交”表示结交朋友或建立友谊。“三生约”可能是指前世、今生和来世的约定。“出世同参一指禅”意味着共同修习禅宗的精髓,追求精神上的解脱。这句诗表达了深厚的友谊和共同追求的决心。
- 新诗别后多如此,总是禅机非绮语。
- “新诗”可能指的是新的诗歌。”别后多如此”表示离别之后仍然保持这样的风格或态度。“禅机非绮语”强调禅宗的核心思想和表达方式不同于华丽的辞藻。这句诗展现了作者对诗歌艺术和禅宗精神的深刻理解。
- 胜地何须论虎溪,高风不用推支许。
- “胜地”指的是美丽的地点或环境。”论虎溪”可能是指讨论关于虎溪的事情或观点。“高风不用推支许”表示不需要用其他人物来比拟自己,强调自己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成就。这句诗表达了自信和自傲的态度。
- 须臾残照下雷峰,送客松关第几重。
- “须臾”表示片刻或瞬间。”残照”可能是指夕阳西下的景色。”雷峰”指的是雷峰塔附近的景点。“松关”可能是指松树林间的关口或道路。“第几重”表示经过了几重关卡或路程。这句诗描绘了送别客人时的场景和路径。
- 悠悠此别何时遇,愁听云堂薄暮钟。
- “悠悠此别”表示长久的分别。”何时遇”表示不知何时能够再次相见。“愁听云堂薄暮钟”表达了离别时的愁绪和对重逢的期盼。这句诗传达了深深的不舍和对未来相聚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