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翮千年去已遥,古台犹见碧岧峣。
枫林晓雾迷三楚,柳陌春风暗六朝。
狂客昔时挥彩笔,飞仙何处撚琼箫。
惟馀一道巴江水,流向天门作海潮。
【注释】:
绮翮(qǐhé):美丽的鸟羽。
碧岧峣(tiáoyáo):高耸入云的样子。
三楚、六朝:指古楚国和东吴国,这里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
飞仙:神话中能乘风飞行的神仙。
巴江水:今重庆境内的长江支流嘉陵江上游的白帝城附近的长江,因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有“山似楼台雄建国,月如环县挂西都”句,后人误认为李白诗中有“巴江水”一句,其实并无此事。
赏析:
这是一首吊古怀人的七律,作于天宝三年(744)秋。当时李白在长安,他看到眼前这座曾经是三国时刘备、孙权的营垒——定军山的遗址,不禁感慨万千。他怀念起当年在这里建功立业的古人,同时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全诗意境开阔,气势豪迈,情感深沉,语言精炼明快,对仗工整。
第一联写景,以“去已遥”“犹见碧岧峣”二句为关键。“去已遥”点题,表明诗人是在追忆过去。“绮翮千年去已遥”中的“绮翅”指彩凤的羽毛,这里用来比喻自己;“千年”则表明时间之长。“去已遥”既写出了凤凰台的遥远,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岁月的留恋。而“犹见碧岧峣”则是说尽管时光已经过去很久,但凤凰台仍然屹立在那里,依然显得那么高大、壮观。这两句诗不仅描绘出了凤凰台的雄伟壮丽,更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之情。
第二联写怀古,以“枫林晓雾迷三楚,柳陌春风暗六朝”二句为关键。“枫林晓雾”、“柳陌春风”都是诗人所熟悉的景物,而“三楚”、“六朝”则是历史名胜。这里的“三楚”指的是湖北地区,“六朝”则是南京地区。诗人通过描绘这些地方的风景来表达自己的怀旧之情。而“飞仙何处撚琼箫”一句更是直接表达了他对古人的思念之情。飞仙是指那些神仙般的人物,而撚琼箫则是形容他们吹奏玉笛的美妙声音。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古人的敬仰之情,也表达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第三联写怀人,以“狂客昔时挥彩笔,飞仙何处撚琼箫”二句为关键。这里的“狂客”是指李白自己,而“飞仙”则是指那些神仙般的人物。诗人通过回忆自己过去创作诗歌的情景来表达自己的感慨之情。而“惟馀一道巴江水,流向天门作海潮”二句则更加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这里的“巴江水”是指长江,而“天门”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关口之一。诗人通过描述这条江水的流向来表达自己的感叹之情。同时,他还提到了“海潮”二字,这是在暗示自己虽然怀才不遇,但却仍有机会继续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译文】:
凤凰台上那千年的老树早已消失无踪,如今只留下一座古老的台子高耸入云。
早晨的雾气笼罩着整个山林,使得远处的楚地景色显得模糊不清。
杨柳依依的小路上春风轻轻吹拂,让人感到春天的气息无处不在。
昔日的豪士如今已经变得疯狂不堪,不知去向。
只有那条古老的河流仍在流淌,向着远方的天门奔涌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