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帘栊鸟声,隔帘栊鸟声,把人惊觉。梦回蝴蝶巫山庙。
我心中恨着,我心中恨着。云散楚峰高,凤去秦楼悄。
怕今宵琴瑟,怕今宵琴瑟。你在在何方弄调,撇得我纱窗月晓。
【注释】
隔帘栊:隔着帘子。栊,窗户。
惊觉:惊醒。
楚峰:指巫山山峰,传说为神女所居。
秦楼:指秦淮河上的歌妓楼阁。
【赏析】
这是一首写思妇的闺怨词。上片写梦中游历巫山庙的情景;下片以思妇的口吻,写自己恨丈夫不能与自己同宿秦楼,又怕他今夜在外寻欢作乐。
这首词是借咏物来抒写女子相思之情。“隔帘栊鸟声,隔帘栊鸟声,把人惊觉。”起句写景,渲染了环境的静寂、幽深。“隔”字,点明了主人公所处的位置。她正卧在窗棂旁,凝神倾听着窗外的声音。她侧耳细听,原来窗外传来了阵阵悦耳的鸟语。这使她从迷惘之中清醒过来,她想起了昨夜梦中的巫山神女。“梦回蝴蝶”,即梦中回到梦中的巫山庙去,“蝶”是代称神女,“梦”字表明其虚恍之境。
“我心中恨着,我心中恨着。”两句紧承上句“惊觉”。“心中恨”三字直贯全篇,是全词的主题。这里,她怨恨什么?是怨恨“我”的夫君不能和“我”一起到巫山庙去游玩,还是怨恨丈夫不在身边而独守空房?抑或怨恨丈夫在外寻欢作乐?作者没有明言,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云散楚峰高,凤去秦楼悄。”二句,进一步描写思妇的心理活动。“云散”句,是说那梦中云散的巫山峰,如今也变得那么高峻了。“凤去”句,则是指那梦中的楚峰,如今也显得那么清冷、寂静了。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写情,既表达了思妇对丈夫的怀念,又表现了她对丈夫的埋怨之情。
“怕今宵琴瑟,怕今宵琴瑟,你在在何方弄调?”三句,又回到现实。思妇担心的是,丈夫今晚会不会在外面寻欢作乐呢!“在在”,即处处处处,“弄调”,即弹琴奏曲。此句是思妇的自问自答,是说她怀疑丈夫今晚不会在秦楼与歌妓们弹琴奏曲,而是在其他地方寻花问柳去了。
“在在何方弄调,撇得我纱窗月晓。”“在在”,即到处到处。“撇得”三字,是说丈夫被她怀疑后,故意离开自己的身边,让“我”独自面对月光。这既是思妇的埋怨,更是她的伤心,因为她此时的心情是如此痛苦。
这首词以思妇口吻抒写相思之情,语言朴实无华,却能将思妇内心复杂的矛盾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