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面离名独尊,大气凝结从乾坤。
齐鲁诸山莫相并,肯下玄圃并昆仑。
半空形势耸霄汉,众岫环绕同儿孙。
高岩灵草孕奇叶,绝顶古树蟠深根。
登临下望九州小,青烟几点浮朝昏。
神仙隐处不可问,洞府霞彩蒸春温。
天台迥隔几千里,避地疑有桃花村。
弥高仰之在积累,黄君厚重名德存。
祥凤满堂遇初度,瑶席正开罗酒樽。
冈陵有诗旧所祝,仁者□寿称鲁论。
赋南山为黄抚军寿
南山面离名独尊,大气凝结从乾坤。
齐鲁诸山莫相并,肯下玄圃并昆仑。
半空形势耸霄汉,众岫环绕同儿孙。
高岩灵草孕奇叶,绝顶古树蟠深根。
登临下望九州小,青烟几点浮朝昏。
神仙隐处不可问,洞府霞彩蒸春温。
天台迥隔几千里,避地疑有桃花村。
弥高仰之在积累,黄君厚重名德存。
祥凤满堂遇初度,瑶席正开罗酒樽。
冈陵有诗旧所祝,仁者□寿称鲁论。
赏析:
这首诗是给黄抚军的寿词。黄抚军是明朝的官员,他因为治理得当而被朝廷封为黄抚军,因此作者为他写了这篇寿词。全诗以赞美为主,通过对黄抚军治理地方的功绩进行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仰之情。
首联“南山面离名独尊,大气凝结从乾坤。”描绘了南山的雄伟壮观和威严庄重,暗示着它的崇高地位和重要意义。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黄抚军的敬仰之情。
颔联“齐鲁诸山莫相并,肯下玄圃并昆仑。”则进一步强调了山东泰山的地位和重要性。这里将山东泰山与玄圃、昆仑相提并论,表明它们都是天下第一的名山大川,都值得人们去攀登和观赏。这也体现了作者对黄抚军治理地方能力的肯定和赞赏。
颈联“半空形势耸霄汉,众岫环绕同儿孙。”则是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色和气势磅礴。这里的“半空形势”和“众岫环绕”形象生动,让人仿佛置身于泰山之巅,感受到了它的魅力和力量。而“同儿孙”则表达了泰山如同一个巨人般屹立在那里,与周围的群山相互呼应,形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
尾联“登临下望九州小,青烟几点浮朝昏。”则进一步描绘了泰山的壮观景色和气势磅礴。这里通过“九州小”和“青烟几点”两个意象的对比,展现了泰山之高的宏伟和壮观,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敬意。
整首诗通过赞美泰山的壮丽景色和气势磅礴,表达了作者对黄抚军的敬仰之情。同时也通过对泰山与其他名山大川的比较,突显了山东泰山的独特魅力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