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元高士张可观,二十八宿胸中蟠。
平生画墨乃馀事,适兴往往凭毫端。
鹅溪绢素霜雪白,却向松陵写秋色。
中秋院落桂花黄,九月岩崖枫叶赤。
旅雁初来客燕归,渚莼香美鲈鱼肥。
轻舟短棹玩风景,鸂鸟鸳鸯相间飞。
阑干跨水桥梁小,白板平铺度昏晓。
何处渔家晒网来,斜阳未没烟云杳。
时际重熙世太平,一时人物劳经营。
隐侯孙子求诗声,老我载披双眼明。
吴淞秋色图为沈汝祯题
有元高士张可观,二十八宿胸中蟠。
平生画墨乃馀事,适兴往往凭毫端。
鹅溪绢素霜雪白,却向松陵写秋色。
中秋院落桂花黄,九月岩崖枫叶赤。
旅雁初来客燕归,渚莼香美鲈鱼肥。
轻舟短棹玩风景,鸂鸟鸳鸯相间飞。
阑干跨水桥梁小,白板平铺度昏晓。
何处渔家晒网来,斜阳未没烟云杳。
时际重熙世太平,一时人物劳经营。
隐侯孙子求诗声,老我载披双眼明。
【注释】:
吴淞:今属上海市,在上海市郊松江区南端。
观:观察。
元:指元代。
有元高士:即“元高士”。元代人。张观(1236—1303),字可观,号东皋子,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至集贤待制、秘书监,卒赠太师。他博学强记,工诗文词赋,精鉴赏书画,尤善画山水。
二十八宿:古人把星宿分作二十八组,每组称为一宿(星)。宿是古代对天象的单位。
胸中蟠:指胸怀抱负,抱负不凡。
馀事:次要的事。
鹅溪:在今江苏无锡县西南。绢素:指绘画用的生丝织物。
写秋色:描绘秋天景色。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一年秋季的中期。
中秋院落桂花黄,九月岩崖枫叶赤。
庭前桂花开得正茂盛,庭院内一片金黄灿烂;岩上枫树叶子也红艳艳。
旅雁初来客燕归,渚莼香美鲈鱼肥。
大雁和燕子刚从南方飞回,河里生长的莼菜味道鲜美,池塘里的鲈鱼长得又肥又大。
轻舟短棹玩风景,鸂鸟鸳鸯相间飞。
乘着小船儿划去欣赏风景,鸂鶒和鸳鸯相互追逐嬉戏。
阑干:长栏杆。跨水桥:横跨水面的桥梁。
白板平铺度昏晓:白色的木板平铺在地上,度过白天和夜晚。
何处渔家晒网来,斜阳未没烟云杳。
什么地方的渔夫正在晒网呢?夕阳还未落下,远处的山峦和烟雾已渐渐模糊了。
时际重熙世太平,一时人物劳经营。
当时正是国家安定繁荣的时代,人们忙于各种事务。
隐侯孙:名思聪,元末诗人。
子:你的儿子。
老我:指自己年岁已高。
载披双眼明:现在眼睛还很好。
【赏析】:
《吴淞秋色图》是明代画家沈周为友人所绘,现存上海松江博物馆。此画以水墨淡染为主,笔法简洁而富有韵味,充分体现了沈周“元四家”之一的画风。画面以浅淡的墨色描绘出吴淞江边秋日的景色,构图巧妙,意境深远。
全幅以水墨淡染的方式表现,笔法简洁而又富有韵味。整幅画面以水墨淡染为主,没有使用浓重的墨色或鲜艳的颜色,只有淡淡的墨色勾勒出了吴淞江边秋日的美景。画面中的景物包括山川、树木、建筑物等,都以水墨的形式表现了出来,线条流畅而有力,形象生动而逼真。
画面中的山川起伏连绵,树木苍翠欲滴,建筑物古朴典雅。这些景物都被巧妙地融入了画面之中,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同时,画面中的景物也都与季节的变化息息相关,展现出了秋天的特点和风貌。
整幅画面以水墨淡染为主,没有使用浓重的墨色或鲜艳的颜色,只有淡淡的墨色勾勒出了吴淞江边秋日的美景。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使得整幅作品呈现出一种淡雅、清新的感觉。同时,画面中的景物也都与季节的变化息息相关,展现出了秋天的特点和风貌。
整幅作品还通过细腻的画面和精湛的技艺表现出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和高超的技巧水平。同时,整幅作品也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历史底蕴,让人在欣赏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吴淞秋色图》是一幅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的画作。它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精湛的技艺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