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沈氏母,半世心如熊胆苦。良人蚤背二孤稚,课读灯前数夜鼓。
凤毛五色一朝成,九万飞如大鹏怒。衔来阁下紫泥书,婉转双龙护天语。
旁人羡母母反悲,曲房掩袂泪如丝。夫君墓树堪作柱,那得见儿身贵时。
【注释】
君:指丈夫。沈氏母:指沈家之妻,也就是沈年伯母。半世:一生。心如熊胆苦:比喻心志坚定,不惧艰难。良人:丈夫。蚤:早。背:抚养。二孤稚:两个孤儿。课读:教学。灯前:晚上。数夜鼓:连续几晚读书。凤毛:凤凰的羽毛,比喻尊贵的人或事物。紫泥书:用紫色泥土密封的书信,代表皇命或诏书,是皇帝赐给大臣的文书。双龙:这里指诏书上的两条龙形印章。婉转:曲折、委婉。天语:天上的话语。旁人:别人。羡母:羡慕她。反悲:反而悲伤。曲房:低矮的房屋。掩袂:用手掩面。泪如丝:眼泪像细丝一样流个不停。墓树:坟墓前的树木。柱:柱子。见儿身贵时:等到儿子显贵时。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亡诗。沈年伯母是全诗的中心人物,诗人通过她的遭遇表现了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摧残。
首联“君不见沈氏母,半世心如熊胆苦。”是诗人对沈年伯母一生经历的概括。沈氏母一生坎坷,生活艰辛,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颔联“良人蚤(早)背二孤稚,课读灯前数夜鼓。”“良人”指丈夫,“二孤稚”指两个孤儿,“课读”是指教学和读书,“灯前数夜鼓”指的是在灯下连续几晚教书。
颈联“凤毛五色一朝成,九万飞如大鹏怒。”意思是说,沈氏母虽然出身高贵,但她一生遭受磨难,经历了无数的艰辛,最终没有成为人们所期望的那样一个尊贵的人物。“凤毛”,指珍贵的羽毛;“五色”,指五彩缤纷;“九万飞”,指飞向天空;“大鹏”,指传说中的一种巨大的鸟;“怒”,是指愤怒的样子。
尾联“夫君墓树堪作柱,那得见儿身贵时。”意思是说,如今沈氏母已经离开了人世,她的坟墓已经成为一棵参天大树,而她的儿子却还远未显贵,无法为她建起一座高大的坟墓。
这首诗语言简练、形象生动,通过对沈年伯母一生经历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摧残和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沈年伯母的深切同情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