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届春归花尚红,披襟更喜故人同。
烟霞秀色山堪饱,松竹浓阴圃可宫。
盘荐畦蔬无异味,堂开瓮牖有薰风。
栖迟自笑真疏放,惭负清时奏最功。
诗句释义如下:
- 四月初一,我隐园小酌时用𩾐先韵。
- 夏至时节,春花已落,但山花依旧红艳。披开衣襟,更喜与旧友相聚。
- 山色烟霞秀美,足以让人饱览;松竹浓密的荫凉,足以让人感到舒适。
- 在菜畦里盘献的蔬菜没有异味,在堂屋前开窗,有薰风拂面。
- 我悠闲自得地嘲笑自己真是个疏放的人,惭愧自己辜负了清正的时代,为国尽忠尽力。
译文如下:
- 四月初一日,我在隐园小酌,用𩾐先韵。
- 到了夏天,虽然春天的花已经凋谢,但山上的花儿依旧艳丽。我张开衣服露出臂腕,更高兴地和老朋友欢聚。
- 山间的景色如画,烟霞色彩绚丽,足以让人欣赏;松树和竹子茂盛,郁郁葱葱,足以让人感到舒适。
- 在菜畦里摆放的菜肴没有异味,在堂屋前的窗户前,有薰香扑面而来。
- 我悠然自得地嘲笑自己真是个疏淡的人;我惭愧自己辜负了这个清明的时代,为国尽忠尽力。
赏析如下:
这是一首描写隐逸生活的诗作。诗人在初春时节来到石隐园,享受着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清新的空气。他身着长衫,敞开衣襟,与故友相聚共饮,心情愉悦。
诗人描绘出一幅山野风光画卷。烟霞缭绕、松竹掩映、菜畦无痕、窗前熏风,无不体现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意境。诗人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人并没有完全沉浸在这种隐居生活中,而是时刻保持着清醒的认识。他意识到自己的人生使命是为国家尽忠尽力,而并非仅仅追求个人的清高和自由。因此,尽管他身处美丽的山水之间,却始终保持着谦逊和低调的态度。
这首诗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和表达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同时,它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