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梁武帝,葬父在平冈。
皇业寺犹在,萧陵名未亡。
石麟薶碧草,玉雁锢黄肠。
触事多兴感,悲风起白杨。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昔年梁武帝,葬父在平冈”句:从前梁武帝,葬其父在平冈上。”“梁武帝”,名萧衍,南朝梁开国皇帝,公元502—549在位。“葬父在平冈”,是说其父葬于平冈,也就是现在的丹阳道上。这里用典,指的是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的祖父元象二年(538),高澄为太上皇时,曾以山陵制度,将先帝葬于平冈,后来改葬至邺,又改为龙山。“皇业寺犹在,萧陵名未亡。”句:皇业寺还在,萧家墓地的名字还没有被忘掉。这里的“皇业寺”,是指位于丹阳城北郊的皇业寺。“萧陵”,是指梁武帝的父亲萧顺之的墓地。“石麟薶碧草,玉雁锢黄肠。”“薶”,同“埋”。这句写梁武帝墓前的石麒麟卧在地上,周围长满了青草;石麒麟旁边还埋着一只雕有玉石的雁,这是用玉做的棺材。两句中“石”“玉”都是贵重的材料,“鳞”指麒麟头上的角,“玉雁”即用玉制作的大雁,“黄肠”指用黄木做成的棺椁。这两句是写坟墓的形制。“触事多兴感,悲风起白杨。”句:看到许多事物都使人产生感慨,悲伤的秋风吹拂过白杨树。“多兴感”指触动了诗人的感情,而“悲风起白杨”则是直接点明诗题,抒发了作者吊古伤今、怀才不遇之情。全诗四联皆写景。首联写自己路过梁武帝父子的坟茔时,触发了自己的感慨之情,颔联描写梁武帝父子的坟墓,颈联写坟墓周围的环境,尾联写自己的感情。
【答案】
译文:昔日梁武帝葬父于平冈,梁武帝的皇业寺依然矗立,但萧家墓地的名字却早已湮没无闻。墓前石麟卧地生息,墓旁玉雁用黄肠裹藏,看到这些景物都令人伤感悲叹。悲风中吹拂的白杨更添哀伤之意。赏析: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诗人在赴越州的路上,路过丹阳(今属江苏),游览了皇业寺和萧顺之墓,触物兴情。诗中运用典故,通过描写梁武帝父子坟墓的环境及周围景物,表达了吊古伤今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