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小苑落秋红,声动帷犀瑟瑟风。
共说扬州月无赖,紫鸾箫里露台空。
注释:芙蓉小苑中的秋红已经落下,帷幔上的犀角瑟瑟作响。大家都在谈论扬州的月亮,它太顽皮了,把紫鸾箫里的月台都给弄空了。
赏析:此诗写于作者罢官归乡之后,诗人通过描绘芙蓉小苑中落叶和声动帷犀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繁华落尽的感慨。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盼和憧憬。
芙蓉小苑落秋红,声动帷犀瑟瑟风。
共说扬州月无赖,紫鸾箫里露台空。
注释:芙蓉小苑中的秋红已经落下,帷幔上的犀角瑟瑟作响。大家都在谈论扬州的月亮,它太顽皮了,把紫鸾箫里的月台都给弄空了。
赏析:此诗写于作者罢官归乡之后,诗人通过描绘芙蓉小苑中落叶和声动帷犀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繁华落尽的感慨。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盼和憧憬。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把握,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题考核诗句的内容,作答时要结合诗句的意思理解,“枕书篷屋■”,指的是诗人在船舱中,枕着书卷,听着雨声。“卧听雨声秋”,“卧”指躺着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解答此题,要通过逐句解读,把握诗歌的意境、手法及语言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进行赏析。 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属于综合考查的题目,考生不仅要关注内容上的对与错,还要关注形式上的格式要求。 首先分析题目中“会合维摩室”中的关键词“会合”和“维摩室”。维摩室是佛教名词
解析: 第一句:“玉树参差障羽幢,旧愁如水漫春江。” - 关键词:玉树、参差、障羽幢、旧愁、水、春江。 - 注释:这句诗描述了一个场景,其中玉树(可能指的是某种高大而美丽的植物)参差不齐地站立着,仿佛是一把屏障阻挡着前方的障碍。这些树木的参差排列,就像是一种保护,为前方的道路提供了遮蔽。在这片由“玉树”组成的自然屏障下,“旧愁如水”的心境被比喻成春天的江水泛滥一般,不断扩散
首先我们来解析这首诗,然后逐句解读。 诗解: 1. “彼美陈徵士,幽居惬素心。” - “彼美陈徵士”指的是对陈征士的赞美,陈是明代的一位文人,他隐居不仕,生活清贫,但他的诗作却充满了才华和情感,所以此处用“彼美”来形容他的才华和品质。 - “幽居惬素心”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陈征士的羡慕之情,因为他过着一种简单而宁静的生活,这与诗人自己的追求相吻合。 2. “字临张旭帖,诗咏孟郊吟。” -
忆昨二首(其一) 交友如云海内多,岂因谤讪竟蹉跎。 未思张翰莼鲈帟,俄动田横《薤露》歌。 万卷空留遗一子,千金用尽买双娥。 柳州东畔无情月,还照芙蓉蘸碧波。 注释 1. 交友如云海内多:形容朋友众多,遍布四海。 2. 岂因谤讪竟蹉跎:难道是因为诽谤和讥讽而浪费了时光吗? 3. 未思张翰莼鲈帟:未曾想到张翰离开家乡时的情景。 4. 俄动田横《薤露》歌
诗句:开士金为锡,飞行向日边。 译文:修行者用金作为锡,飞翔向着太阳的方向。 赏析: 1. 开士与锡的关联:在古代宗教或哲学中,“开士”通常指修行高深者,而“锡”在这里指的是金属锡,象征纯洁和纯净。将二者结合,意味着修行者通过金锡的结合,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升华和净化,如同飞向太阳般明亮和纯净。 2. 飞行与向日:此句中的“飞行”不仅描述了修行者的行为状态
【注】1.季鹰:东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谢安。2.鲁望: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字子美。3.自愧犹驰逐:意思是说,我惭愧自己还在追逐世俗的名利,像白鸥那样自由自在。 这首诗是诗人对松江的描写和赞美。 首句“三江东海入”,描绘出松江的地理位置和水系特点。三江是指松江、钱塘江和长江的三条主要支流,而东海则是指松江流入东海的部分。这样的景象给人一种宽阔、深远的感觉。 第二句“渺渺际天浮”
《倪云林同集》 云林遁世士,诗酒日陶情。 洒墨写虫篆,放歌挥兕觥。 庭下幽花吐,阶前疏雨晴。 不愁江路永,扶醉出重城。 注释: 1. 云林:指倪云林,唐代诗人,以诗酒陶情自娱,故有此名。 2. 诗酒日陶情:每天饮酒作诗,陶冶性情。 3. 洒墨写虫篆:在宣纸上用墨水书写虫书般的文字。 4. 放歌挥兕觥:放声歌唱,举起酒杯畅饮,兕觥是古代的一种酒器,此处比喻饮酒。 5. 庭下幽花吐
燕语铜楼淑景移,镜台香冷玉盘螭。 释义:燕子在铜楼上叽叽喳喳地叫着,美丽的景色也随之移动;镜台上的香气已经变得冰冷,而那玉制的盘子上刻着龙。 译文:燕子在铜楼上叽叽喳喳地叫着,美丽的景色也随着它们移动;镜台上的香气已经变得冰冷,而那玉制的盘子上刻画的是龙。 注释:燕(yàn):燕子。铜楼(tóng lóu):铜制的楼阁。淑景:美好的景色。移:变化,转移。镜台(jìng tái)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解答此类题目,要通读全诗,整体把握诗意,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内容,看作者是如何通过形象来渲染氛围的,是如何通过想象、用典、对仗、叠词等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营造意境的,最后指出效果,注意不要只回答出运用了什么手法,还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为什么这样写。 【答案】 无题 其二 环佩珊珊下汉皋,璚楼风度郁轮袍。琴心寄兴传孤凤,华意留情属小桃
赵魏公黄葵(1263—1327),字元辅,号东斋,临清(今属河北省)人。元末明初学者,诗人。著有《东斋集》二卷、《东斋诗话》五卷,又辑有《东斋诗余》。 天上王孙白玉堂,曾瞻黼扆御袍黄。《新唐书·车服志》:“王之服,绛纱中单衣。”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天禧元年九月,内侍王钦若请作玉皇阁于景灵宫,诏曰:‘王之服,绛纱中单衣。’”《旧唐书·舆服志》:“王之服用玉佩,其色黄。”《汉书·武帝纪》
注释: 二月二十九日,我游览了董氏的坟庵。 明天是二月三十日,三分已过,二分春色初现。 别去想那些纷繁复杂的事,暂且饮酒畅饮吧! 林外提壶的人也劝人们饮酒。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访董氏坟庵时,与钱成夫一起吟咏之作。前两句写时间,后两句写情态。首句起笔突兀,“二月”二字,点明季节。接着以“明朝二月三十日”一句,将“三月”与“正月”区别开来,说明二月二十九日游坟庵,已是“三分”春天(即二分春)
【注释】拙翁:这里指能拙禅师,即拙翁。兰若:古印度语意为僧院、佛寺,泛指寺院。塘边草色齐:指塘边草木茂盛,颜色相齐。我居塘东子塘西:指我的住所在东边的塘边,而拙翁住的地方在西边的塘边。兴来相过不相问,自把新诗竹上题:兴致来了就过来,不问是谁,自己随意地在竹筒上写下新作的诗句。 【译文】盐铁塘边草色绿,我在塘东你住塘西;兴致来了就来相会,却从来不问是谁。我随意在竹筒上写下新诗,抒发我的情怀。
这首诗是杜甫的《草堂清集》组诗的第一首,全篇共五句,每一句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和深意。 - 绣被熏笼护暖云:这一句描绘了草堂内温暖如云的氛围。“绣被”指的是绣花的被子,“熏笼”则是一种用香料薰蒸的取暖设备。这里的“护暖云”形容被子和熏笼共同营造出的温馨、舒适的环境。 - 酒痕曾上缭绫纹:这一句描述了诗人曾经在这里饮酒的情景。“酒痕”指的是酒杯留下的印记,“缭绫纹”则是指缠绕的丝绸纹理
注释:草堂清宴,秋风轻轻吹动青蘋,甘菊决明逐渐开放。 禾黍成熟,鸡犬在田间安静地休息,买鱼沽酒来庆贺这丰收的时节,陶醉于邻里之间的友情。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丰收的景象,展现了人们的喜悦和安宁。首句“秋风细细动青蘋”描绘了秋天的微风轻轻拂过水面,带来了凉爽的气息。接着,第二句“甘菊决明开渐新”描述了菊花和决明草逐渐开放的美景。第三句“禾黍登场鸡犬静”描绘了稻谷成熟的场景,鸡和狗都静静地休息
【注释与赏析】 仙山楼观图:此诗描绘了一幅仙境中的楼观图。 万山起伏如波浪,中有璚楼晻霭间:群山连绵起伏,如同大海的波涛,而楼观就隐藏在这云雾缭绕中。璚楼即仙楼,是仙家居住的地方。 忆驾松颠骐骥去,乱云堆里听潺湲:诗人回忆起他曾经骑在高高的松树上,驰骋于千里之外的景象。而在云雾缭绕之中,听到流水的声音,仿佛是来自遥远的故乡。 这首诗通过描绘仙山楼观图,展现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追求。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