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与若人,青年伟才。
斗鸡长乐,走马章台。
归来丘园,高风绝尘。
冥栖远蹈,唯务光是伦。
矫矫虎龙,风云翕从。
陈情退避,于北山中。
中岁慕道,阅经律论。
员颅方袍,指心见性。
有田一成,有宅一区。
壶觞图史,足以自娱。
云山苍苍,松籁谡谡。
云台炯然,不假模貌。

顾仲瑛栖禅小象

注释:这首诗以“顾仲瑛栖禅小象”为题,描述了一位隐居山林、追求禅宗修行的高人。诗中通过描绘其外貌、言行举止以及生活环境,展现了这位高人淡泊名利、超脱尘世的精神风貌。

译文:
顾仲瑛隐居于山林之中,追求禅宗的修行之道。他身姿矫健,目光炯炯,如同虎龙般威猛,引领着风云的变化。在隐居生活中,顾仲瑛远离尘世纷争,与云山松籁为伴,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

猗与若人,青年伟才。
注释:这里指顾仲瑛,诗人对其年轻而有才华的形象给予高度赞扬。

赏析:此句通过对顾仲瑛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其年轻有为、才华横溢的敬佩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向往。

斗鸡长乐,走马章台。
注释:这里的“斗鸡长乐”和“走马章台”分别指的是古代贵族阶层中的娱乐活动。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描绘了顾仲瑛生活富足、享受奢华的侧面。

译文:顾仲瑛虽然身处山林,但他的生活却极为奢华,每日斗鸡嬉戏,骑马驰骋于章台之上。这些行为反映了他追求享乐、不愿隐退的性格特点。

归来丘园,高风绝尘。
注释:“丘园”指的是山间或乡村的居所,而“高风绝尘”形容顾仲瑛志向高远,不为世俗所动。

译文:即使回归自然,隐居丘园之中,顾仲瑛仍保持着高尚的节操,不被尘世纷扰所迷惑。

冥栖远蹈,唯务光是伦。
注释:务光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隐士,以其高洁的品德著称。这句诗意在表达顾仲瑛的隐逸生活与务光相似,都追求精神上的高洁。

译文:隐居山林,远离尘世喧嚣,顾仲瑛的生活状态就如同古代的高洁隐士务光一样。

矫矫虎龙,风云翕从。
注释:矫矫表示雄壮的样子,虎龙则暗指顾仲瑛如虎如龙般英勇。风云翕从形容他在世事变迁中游刃有余,能够顺应时势。

译文:顾仲瑛如虎如龙般英勇,无论何时何地都能顺应时势,展现出不凡的能力。

陈情退避,于北山中。
注释:陈情退避意味着顾仲瑛选择隐退山林,远离尘世纷扰。北山则是他的隐居之地。

译文:顾仲瑛选择隐退山林,远离世俗纷争,居住在北山之中,过着宁静的生活。

中岁慕道,阅经律论。
注释:中岁即中年之时,慕道则表示对道家学说的仰慕。阅经律论则表明顾仲瑛潜心研习经典,深入研究道教理论。

译文:在中年时期,顾仲瑛开始接触并深入学习道家学说,研读经典著作,以求得精神上的提升。

员颅方袍,指心见性。
注释:员颅方袍指的是道士通常的头型和服饰,而指心见性则是指通过修炼达到心灵上的觉悟。

译文:顾仲瑛身着道袍,头戴圆形帽,专注于内心世界的探索,力求达到精神的升华和超越。

有田一成,有宅一区。
注释:“有一成”和“有一区”都是指拥有一定数量的土地和房产。这些财物虽不是真正的金银财宝,但对于顾仲瑛来说,它们代表着他对物质生活的把控和满足。

译文:尽管顾仲瑛生活在深山之中,但他依然有着自己的田地和住所。这些物质财富虽然不是金银珠宝,但也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壶觞图史,足以自娱。
注释:壶觞即酒器和酒杯,图史则指书籍。自娱则是指顾仲瑛通过读书品酒来消磨时间,陶冶情操。

译文:在闲暇时光里,顾仲瑛喜欢品酒读书,以此来充实自己,丰富精神生活。

云山苍苍,松籁谡谡。
注释:云山苍苍形容山峦层叠,气势磅礴;松籁谡谡则描绘了山中松树随风摇曳发出的声音,营造出一种静谧和谐的氛围。

译文:在这片宁静的山水之间,顾仲瑛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和谐。

云台炯然,不假模貌。
注释:云台即指高山之巅,炯然则形容山峰高耸入云,威严壮观。不假模貌则是指这些景色无需雕饰,自然真实地展现在眼前。

译文:站在高山之巅,顾仲瑛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那些巍峨的山峰无需任何修饰便已显得如此壮丽,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