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月过滕子,踏沙度薛城。
山云封去马,野葛翳行旌。
官舍栽花遍,民家种柳成。
停车门父老,之子有能声。

【注释】

乘月:指月光照亮。滕子:即滕州,今山东省滕县。薛城:滕州的别称。

山云封去马:山上的云雾把马蹄封住了,形容山路险峻。

野葛翳行旌:野外的葛藤遮住了行进的旌旗。

官舍栽花遍:官府的房屋里到处种满了花。

民家种柳成:民众家门前都长着柳树。

停车门父老:在城门停下车子与老人交谈。

之子有能声:你的子女有才能、有声望。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送别的题材入诗,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

首句“乘月过滕子,踏沙度薛城”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诗人乘坐马车,借着月光,从滕州出发,经过薛城,踏上了通往长安的路。这两句写景叙事,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接下来两句“山云封去马,野葛翳行旌”,进一步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山路崎岖,云雾缭绕,使得马匹难以前行;野葛蔓生,遮蔽了行进的旌旗,使行人难以辨认方向。这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路途的艰难险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之情。

第三句“官舍栽花遍,民家种柳成”则转入了对当地风俗人情的描写。诗人发现,沿途的官邸和百姓的房屋都种植了花卉和柳树,形成了一片花海和绿荫,给旅途增添了不少乐趣。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地方风情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温馨祥和的氛围,为下文的送别作了铺垫。

第四句“停车门父老,之子有能声”突然转折,引出了送别的主题。诗人在一处村落停下了车,与当地的老人交谈。诗人听到老人称赞自己的儿子有才能、有声望,内心不禁感到欣慰和自豪。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之情,也为全诗增添了一抹亮色。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对旅途景象和地方风情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温馨祥和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和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