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堞倚山乡,青娥立晓堂。
胥徒勤检点,蛮语细参详。
湘竹裁荆杖,藤花上牍床。
荒衢通野落,士女半夷装。

送武冈州判张子之任

雉堞倚山乡,青娥立晓堂。

胥徒勤检点,蛮语细参详。

湘竹裁荆杖,藤花上牍床。

荒衢通野落,士女半夷装。

注释:雉堞(zhì dié)指城防的矮墙和垛口。青娥(qīng é)指年轻的女子。胥徒:衙役。检点:清查,整顿。蛮语:西南少数民族的语言。湘竹:一种竹子,产于湖南。荆杖:荆条做成的手杖。滕花:即紫藤,攀附在架上,开花时像紫色的云霞,也指紫藤花。牍(dú):古代写字用的一种木片,长方,两旁有耳。荒衢(hu tú):荒芜偏僻的道路。野落:指乡村。夷装:夷族的服装。

赏析:

《送武冈州判张子之任》是一首送别诗。诗人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送别场景,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厚情谊。首联“雉堞倚山乡,青娥立晓堂”,描写了一座依山傍水的小城的宁静景象,以及清晨时分,一位美丽的女子站在高高的城墙上眺望远方的景象。这一联通过具体的景象展现了武冈州的山水之美,为全诗营造了一个宁静、美丽的背景。第二联“胥徒勤检点,蛮语细参详”,则转向了对武冈州吏民生活状态的描述。这里的“胥徒”指的是衙役或差役,而“蛮语”则是指西南少数民族的语言。这一联通过描绘吏民们忙碌的身影和认真的态度,表达了诗人对武冈州吏民工作的尊重和赞赏。第三联“湘竹裁荆杖,藤花上牍床”,则进一步描绘了武冈州的自然风貌。这里的“湘竹”和“藤花”都是当地特有的植物,象征着武冈州的自然环境之美。最后两联“荒衢通野落,士女半夷装”,则是对整个武冈州社会风貌的描绘。这里的“士女”指的是当地的男女百姓,而“夷装”则是指少数民族的服饰。这一联通过描绘武冈州民众的生活状态和服饰特点,进一步体现了武冈州的独特文化魅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武冈州的山水、人文、自然和社会风貌的描绘,展示了一个美丽、和谐、充满生机的社会景象。同时,诗人还通过描绘吏民们的辛勤工作和对当地自然环境的保护,表达了对武冈州人民生活的美好祝愿和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