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花历历烂青枝,又到分丝剪艾时。
布谷语乾辞社老,寒皋舌长畏童儿。
酒人每自欺新户,骚客频来竞险诗。
花路柳关闲不启,免将肉面照清池。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柳浪偕诸客偶题时午节将至: 这一句描绘了一个和谐的场景,柳浪和朋友们在端午佳节之际相聚。”柳浪”可能是指江边的波浪,象征着自然之美;而“诸客”则指聚集的朋友。这里的端午是中国传统节日,通常与屈原有关,人们通过赛龙舟来纪念他。”时午节将至”表达了时间的推移和节日氛围的临近。
  2. 榴花历历烂青枝,又到分丝剪艾时: 这句诗中的榴花盛开,其繁茂的姿态仿佛映照在青枝上,预示着端午节的到来。”又到分丝剪艾时”则提到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即用艾叶和菖蒲等植物来驱邪避疫。这里的“分丝”、“剪艾”分别象征了制作和使用这些物品的过程。
  3. 布谷语乾辞社老,寒皋舌长畏童儿: “布谷鸟”常被视为勤劳的象征,它的叫声代表着春天的来临和农耕的开始。”乾辞社老”可能指的是向社神祈求一年的丰收。”寒皋舌长畏童儿”则描述了一种对儿童的敬畏心理,可能是因为年幼者天真无邪,容易触及人的内心深处。
  4. 酒人每自欺新户,骚客频来竞险诗: 这句强调了诗人自身的饮酒生活,以及他与诗人们之间的交流。”酒人”可能指的是爱饮之人,他们经常以饮酒为乐。”骚客频来竞险诗”则描绘了诗歌爱好者们频繁来访,相互之间为了创作而竞争的情景。
  5. 花路柳关闲不启,免将肉面照清池: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宁静的生活态度,诗人选择关闭门户,享受悠闲的生活,而不是被外界的喧嚣打扰。”花路柳关”可能指的是门前的景象,暗示着远离尘嚣,保持内心的清净。最后的“免将肉面照清池”可能是在说不要过于在意外界的评价和诱惑,要保持内心的清明和独立。
  6.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端午节的自然景象和个人生活的描绘,展示了一个和谐、平静而又充满诗意的生活画面。诗中既有对传统节日习俗的描写,也有对个人生活状态的表达,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和珍视。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外界纷扰的一种超然态度,体现了他的智慧和修养。

这首诗不仅捕捉了端午节的氛围,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生活哲学,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