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将白水照衰颜,也合长林丰草间。
便欲易名辞故国,只愁借姓与青山。
溪边酌月倾高户,花下题诗嫁小蛮。
海错一筐书半纸,门僧新自渐东还。
偶成
自将白水照衰颜,也合长林丰草间。
便欲易名辞故国,只愁借姓与青山。
溪边酌月倾高户,花下题诗嫁小蛮。
海错一筐书半纸,门僧新自渐东还。
【注释】:
①“自”字:指诗人自己。白水:白色的水,即泉水。②“衰颜”句:意谓自己的容颜已衰老。③“长林丰草”句:意谓我本想在茂密的长林中度过时光,但想到要远离故乡。④“只愁借”句:意谓我担心一旦离开家乡,就像借姓于青山一样,难以再见故国。⑤“溪边”三句:意谓诗人在溪边的月色下,倾倒着美酒,对着高高的窗户饮酒赏月;又到花下,题写诗歌,嫁与了小蛮。⑥“海错”二句:意谓从海中捕得的海鲜,只有一半被用来写诗。⑦“门僧”二句:意谓门上的僧人,刚刚从东方返回。渐东,指东行。渐,同“暂”。
【赏析】:
《偶成》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前二句为第一段,首句写诗人自己将白水照映出自己衰老的脸庞;次句写诗人想长林丰草之间度过岁月;三、四句写诗人想脱离故土而远游他乡,却又怕离乡背井,像借姓于青山那样,无法再回到故乡。后二句为第二段,首句写诗人在溪边的月下,斟着酒,对着高高的屋壁饮酒赏月;次句写诗人在花下题诗,嫁给了小蛮(即小蛮子)。最后两句为第三段,上句写诗人在海中的捕鱼,只有一半被用来写诗;下句写门上的僧人,刚刚从东方返回。全诗抒发了作者的身世之感和羁旅行役之愁。
此诗以流水对形式写来,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开头二句用拟人手法,将诗人比作白水照衰颜,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因年老体衰而憔悴不堪的情态,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接着二句用设问的手法,表现了作者想要摆脱世俗的束缚,去寻求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的愿望。但紧接着又通过一个反问句,表达了作者的顾虑和不安:离开了故土,像借姓于青山一样,难以再见故国。这一句既写出了诗人的忧虑,又写出了他对故国的眷恋之情。
中间四句用流水对的形式,进一步描写了诗人在山水间的所见所感。诗人首先写到在溪头赏月的情景:月光洒满了山野溪边,诗人举杯向天,对着高高挂在墙上的明月畅饮起来。然后又写到在花下题诗的情景:花香袭人,诗人题下了一首诗,把它嫁给给小蛮。这里不仅写出了诗人在自然之中的愉悦心情,而且流露出诗人对小蛮的思念之情。
最后四句以流水对的形式,写了诗人归途的经过和感受。诗人在海上捕鱼,得到了不少收获,但其中的一半却用来写诗。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喜爱之情。同时,诗人看到新来的小和尚,刚从东方返航回来,不由得生出几分感慨和羡慕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表现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