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逢一古叟,开唇论紫朱。
方上而锐下,将无是鲁儒。
鲁国有微言,儒者窃其肤。
家家飨五城,谁辨鱼目珠。

逐句释义与注释:

  1. “感兴”是这首诗的主题,诗人通过观察和思考来引发对生活、历史或哲学的思考。
  2. 第二句“道逢一古叟,开唇论紫朱”。描述了在旅途中遇到一位老者,这位老者正在谈论关于紫色和红色的话题。这里的“紫朱”可能指的是紫色的丝绸或者红色的染料,也可能指代古代的礼教制度或政治观点。
  3. 第三句“方上而锐下,将无是鲁儒”。这里用比喻手法描述老者言论的特点,即从上而下锐利地批评,这是否意味着他像鲁国的儒家学者一样只关注表面现象而不触及本质。
  4. 第四句“鲁国有微言,儒者窃其肤”。进一步强调了鲁国人注重细枝末节,而忽视了深层次的真理。
  5. 第五句“家家飨五城,谁辨鱼目珠”。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即每个家庭都享受着看似珍贵的事物,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却常常被忽视。

译文:

在旅途中偶遇一位老者,他在谈论关于紫色和红色的话题。
他的论述方式从上而下,显得尖锐而直接,是否意味着他就是鲁国的儒家学者?
鲁国有人注重细枝末节,而忽视了更深层次的真理。
每个家庭都享受着看似珍贵的事物,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却被忽视。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描绘了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往往忽略了更深层次的价值。通过对比老者的言论和鲁国人的行为,诗人表达了对这种浅薄生活方式的批判。同时,通过对“鱼目珠”的引用,诗人也巧妙地暗示了人们往往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无法辨别真伪。整首诗虽然简短,但内涵丰富,引人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