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步凌高巘,招携酒伴同。
偷闲谁学少,烂醉为成翁。
山骨逢秋瘦,松鳞映日红。
狂吟复长啸,帽落不知风。

诗句释义

1 纵步凌高巘:“高巘”指高耸的山峰,这里形容山势之高。诗人在登高过程中,脚步轻盈地跨越山峰,展现了一种豪迈的姿态。

  1. 招携酒伴同:这句表达了与酒伴共同攀登的喜悦。在这里,“招携”意味着邀请,而“酒伴”则是指一同饮酒的朋友,两者结合,传达了诗人与友人共享乐趣的场景。

  2. 偷闲谁学少:“偷闲”指的是利用空闲时间进行的活动,这里指诗人在忙碌之余寻找闲暇时光。“少”在这里有轻松、不费力的意思,整句诗反映了诗人在攀登过程中找到片刻宁静的心态。

  3. 烂醉为成翁:“烂醉”形容酒喝得很醉,“成翁”则是年纪较大的人。这里的“翁”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或是他的朋友,表达了诗人因为喝酒过量而显得有些老态龙钟的情景。

  4. 山骨逢秋瘦:“山骨”比喻山峰,这里用来形容秋天时山峰的轮廓分明。“瘦”描绘了山体因季节变化而显得更加清晰和纤细。这句诗通过对比秋季山体的清晰轮廓与人的身形,突出了自然界的雄伟与人的渺小。

  5. 松鳞映日红:“松鳞”指的是松树的针叶排列如鱼鳞般整齐,“映日红”则形容阳光下松针闪烁的光芒。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松林在阳光照耀下色彩斑斓的画面,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6. 狂吟复长啸:这里的“狂吟”和“长啸”分别指大声朗诵和长声呼喊。诗人在攀登过程中或因兴奋而高声吟诵,或因畅快而长声呼喊,表现了一种激昂的情感状态。

  7. 帽落不知风:“帽落”形容帽子被风吹掉,“不知风”则表达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似乎受到了影响,以至于忘记了风的存在。这句诗描绘了一个生动的画面,展示了诗人在自然环境中的自由状态。

    译文

  8. 我踏上了通往高处的道路,我的朋友们也加入进来一起攀登。

  9. 在闲暇之余,谁不想学着潇洒自如呢?我沉醉其中,仿佛成了一位老者。

  10. 秋天的时候,山峰的骨骼变得清晰可见,就像一把把锋利的剑指向天空。

  11. 松树的针叶在阳光下闪耀着红色的光芒,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12. 我在攀登中大声吟诵,长啸一声,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我的掌控之中。

  13. 风吹走了我的帽子,我甚至不知道它已经飞走了。

赏析

这首《登高》是一首描写登山活动及其情感体验的诗歌。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人与自然景观的互动描绘得栩栩如生,展现了人在大自然中的渺小与伟大、快乐与感慨。

首两句“纵步凌高巘,招携酒伴同”,诗人以豪迈的笔触描绘了自己登上高山的动作,并通过与酒伴同行,表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友谊和欢愉。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性,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共同向往。

接下来的诗句则转向了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内心感受。“山骨逢秋瘦”,“松鳞映日红”等句,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容词,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秋天山的轮廓和松树在阳光下的美丽景象,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最后两句“狂吟复长啸,帽落不知风”则带有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味。在这里,诗人不仅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也暗示了他在追求精神自由的过程中达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登山活动的细腻描述,以及诗人情感的变化,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深厚的联系和相互影响。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传递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美的高度赞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