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贤祠傍海东湄,尸祝分明奕世思。
抗疏昔曾留御榻,诏归犹有赠行诗。
遗编尚遣流风护,丽藻重镌旧绩碑。
旭日当窗光凛烈,还如端笏立朝时。
【注释】
谒:拜。李忠简公:李纲,字伯纪,号庐陵居士,北宋大臣、诗人,谥“忠定”。
名贤祠:指李纲的祠堂,位于福建福州。
尸祝: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奕世:子孙满堂。
抗疏:直言进谏。
御榻:皇帝的床榻。
遗编:遗留下来的著作。流风:流传下来的美德。
丽藻:美丽的词藻。
重镌:再次雕刻。
旭日:早晨的太阳。端笏:官员上朝时拿着的手板。
【赏析】
这是一首怀念李纲的七言律诗。全诗以赞颂为主,对李纲在南宋初年抗击金兵、捍卫国家、恢复中原的功绩进行了高度的赞扬。诗中不仅对李纲的一生功绩作了高度评价,而且对其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作了热情歌颂。
首联:“名贤祠傍海东湄,尸祝分明奕世思。”
意思是说,李纲的祠堂就坐落在海滨,他的事迹和品德被后代的人们深深敬仰。
颔联:“抗疏昔曾留御榻,诏归犹有赠行诗。”
意思是说,李纲曾经向皇上提出过抗敌的奏章(抗疏),虽然当时他已经被贬,但是皇上依然念念不忘,还特意赐给他一首诗(诏归)。
颈联:“遗编尚遣流风护,丽藻重镌旧绩碑。”
意思是说,李纲的遗作仍然被世人传诵(遗编尚遣流风护),他的文章也被人们反复吟咏(丽藻重镌旧绩碑)。
尾联:“旭日当窗光凛烈,还如端笏立朝时。”
意思是说,李纲就像一位刚刚从朝廷上回来的官员一样,他的正气凛然,令人敬畏,让人佩服。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李纲的高度评价,也有对李纲人格魅力的深刻揭示,是一首难得的佳作。